三苏,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存在。常常被人们誉为“文学三绝”,晋代较为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那么,三苏到底是指哪三个人呢?其实,三苏分别是郭璞、董仲舒和严羽。虽然其作品流传甚广,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只剩下了极少量的作品存世。
一、“三苏”指的是什么?
优质答案1: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1、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2、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优质答案2:
是指父亲苏洵,儿子苏轼,苏辙三父子。苏洵比较擅长写散文,最擅长的是政论,留下了包括《嘉祐集》二十卷在内的众多经典之作流传于世。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人物。也是全才人物。他在诗、词、散文上都有一定的成就。苏辙最出名的是散文作品。在政论和史论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诗句比较淳朴无华。他同样也比较善于书法。
优质答案3:
苏辙,苏轼,苏洵三父子。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
二、三苏指的哪些人?
三苏指的是苏询、苏轼、苏辙
三、三苏是指哪三个人科举第一名是?
优质答案1: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即:苏洵(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辙之父)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苏辙(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为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在四川省眉山市城西建有【三苏祠】。科举第一名的是【苏轼】苏轼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后来,苏轼得以参加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考试,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举考试,简称“贤良科”,倘被录取优等,就可期望得到较快的升迁,故俗称为“大科”。按照考试要求,苏轼事先向朝廷提交了他所作的策论50篇,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以及今后施政的建议。
“大科”考试结束,苏轼的对策考入第三等,这是实际等级的最高等(一、二等皆为虚设,从来无人获得)。自北宋开制科以来,从未有人获过第三等,因此实属破天荒的好成绩。从此,苏轼便正式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仕宦生涯。
优质答案2:
“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科举第一名的是苏轼。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优质答案3: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四、三苏指的分别是哪三个人?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苏轼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辙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