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分为几部分

 内涵001   2023-05-04 04:31:08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要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人生的意义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做。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汶川地震,他捐款100万,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分为几部分-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一、冯友兰人生四境界原文摘抄?

常言道,活的是一种心态,悟的是一份境界。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就是和猪狗般陷于物质无所追求的生存状态;功利境界,是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上,与人攀比,追名逐利;道德境界,看破名利虚假,注重精神追求;天地境界,也是圣人境界,已经消除了二元对立,天人合一。

人有境界,文有格局。境界与格局,蕴藏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从一个人的文字作品,能读出他看待生活的眼光与态度。

本文将借助四位古人的四首诗词,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1、第一种境界: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是魏晋诗人阮籍的《咏怀》。

说到魏晋,我们容易想到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风流潇洒、狂放不羁,拒绝同流合污,傲然于尘俗之上。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蔑视礼法,醉酒避亲,面对喜欢的人,青眼相待,遇到讨厌的人,白眼鄙视。他就是这么放荡不羁,坦诚直率。

人是所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所构建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文艺的灿烂生发,坏在世道的动荡不安。

曹氏与司马氏明争暗斗,形成一股政坛漩涡,而阮籍因其才华与追求被裹挟其中。一方面,他胸怀济世之志,想要有所建树;一方面,他又想明哲保身,远离争夺,为此佯装酒醉,躲避是非。

《晋书·阮籍》中记载“: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感到心情不畅时,会一个人驾车,随性而行,一直往前走,走到没有路,他便“恸哭而反”。

《咏怀》写出了阮籍对所处时代发出的哀怨。

那天深夜,他难以入睡,索性坐起弹琴。明月当空,透过帷幕洒照进来,清风拂过他的衣裳。此时,他听到孤鸿号叫,翔鸟悲鸣。他起身出门,想去寻找什么。走了一圈,什么都没遇见,唯有满心忧伤。

外在的风景,是人内心的映射。号叫的孤鸿、悲鸣的翔鸟,何尝不是阮籍自己?忧国忧民、悲悯苦难的精神固然高尚,因为世事而陷入忧愁焦虑的心境,这是无明导致的自苦。

他身处黑暗,常感恐惧,生逢乱世,心怀忧戚。虽作痛饮、长啸,却没深刻认识到世事如梦,也没意识到,人须要保持心性空明,才不会被外物扰乱心湖的宁静。

我想到稍微后面的一点的陶潜,他的境界比阮籍高出很多:“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陶公的透脱。

在阮籍这首诗里,我们读到“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的悲愤与哀伤。

二、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的区别?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他把境界分为四个等级:

1. 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本能及社会风俗,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如孩童,如原始人,他们做的事可能与他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说白了就是无缘由行事。

2.功利境界

人会有意识的为自己做事,所做之事的结果可能有利于他人,但其初衷和原则还是停留在利己阶段,功利意义明确。

3.道德境界

当一件事上升到“道德”一词了,多少都有些讽刺的意味。这个阶段呢,一个人可能是感知到了社会的存在,并深知自己乃社会中的一员,有义务或有觉解为社会做点什么。如儒家所说:“正其义不谋其利”。这类人所做的大都是严格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可道德这东西太过主观了,和美、丑一样,都是主观意志上的判断,并且是相对存在的,不好评说。

4.天地境界

这阶段的人们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宇宙!冯友兰先生说:“这种觉解,他为宇宙利益做事,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这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中国哲学的任务精神帮助人达到后两种境界,天地境界也称为哲学境界,通过了解哲学,才有可能到达这种境界。

三、功利境界代表人物?

优质答案1:

代表人物

杰瑞米·边沁、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 *** ),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中国,战国时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宋代思想家叶适和陈亮主张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惟言功利和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

优质答案2:

功利境界,来自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的分类。

冯友兰在他的 《 人生的境界 》一文中写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四、人生四种境界?

优质答案1: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和后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缺乏觉性,是人和动物的共通之处,后三种是具有觉性的真正属人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自然境界

冯友兰认为,自然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完全依照本能或约定俗成的习俗,就像小孩和原始人一样,他对其所做的事情并没有思考。

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

冯友兰说:“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

冯友兰又说:“了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第四重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冯友兰先生对此解释说:“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地境界。”

优质答案2:

第一重:功利境界,自强不息。

第二重:道德境界,厚德载物。

第三重:自然境界,随遇而安。

第四重:天地境界,得道升天 ,或称入土为安。

一个高尚的人通过努力奋斗,走向成功后,要修身养性,达到适应环境、满足现状的境界,最终落得美名流芳千古。

优质答案3: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惊而不乱,胜而不骄

五、人生境界的课文结构分析?

优质答案1: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的境界、课文内容说明 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 人生的境界并非体现在个人的贡献多少或是这个人有多么的超凡脱俗,而是在于这个人到底从这个世界上领悟到了多少,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的世界,人们的立场各不相同所以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不同,立场决定观点,经历早就性格,思想使人成长。 拓展资料: 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作品。课文《人生》的主题思想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优质答案2:

人生境界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部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部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本文地址:https://www.neihan001.com/zyfx/125640.html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