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传颂的女性,因为嫁到匈奴而被人们熟知。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她外在的遭遇和沧桑,却忽略了她内心的力量和充实的人生。实际上,王昭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女性,她在异国他乡嫁作匈奴人,虽然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却展示出了坚强和智慧的一面,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人生。
作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事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但是这些故事大多是历代文人加工而成的。虽然这些故事有助于丰富王昭君的形象,但是却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真实的王昭君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嫁到匈奴去的呢?王昭君在胡地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昭君出塞会成为后世文人热衷于书写的题材?
王昭君大约在公元前54年出生,于公元前19年去世。她出生于当时属于南郡——今天属于湖北省的秭归,和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是同乡。昭君是平民出身,她的父亲王襄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亲还是尽力地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在昭君十四五岁时,她已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天生丽质,很快就成为乡邻们众所周知的美女。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昭君的美名在不经意间就传遍了南郡,传到了京城,在汉元帝下令选美入宫时,昭君被列为南郡第一美女。
如果有可能,昭君应该很愿意在民间波澜不惊地一直生活下去。她不愿意入宫,因为宫中那个有很多佳人围绕的汉元帝,根本不值得她去爱。但是她的美貌与才情又注定了她一定会被选进宫中,而她刚毅果决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绝不会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地度过这一生。
一、昭君故事概说
公元前38年,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本来,以昭君的美貌和才情,她入宫后应该很快就能被汉元帝发现,在承宠之后,为她的家人带来无限的光彩。但是民间传说,当时的画师毛延寿在为昭君画像时,趁机向她索要贿赂,昭君性子刚烈,坚决不肯给毛延寿金银财宝,所以毛延寿就故意把昭君画成一个长着丧夫落泪痣的女子,昭君因此在数年之间,被闲置在掖庭,不能得皇帝宠爱。在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向汉元帝求亲的时候,昭君因为在汉宫中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不甘心就此终老后宫,于是就主动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和匈奴和亲的重任。
根据范晔编著的《后汉书.匈奴传》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当昭君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仪态万方的她立刻显得光照汉宫,当她在众人面前展示她的曼妙身姿时,身边的人都为她赞叹。皇帝心中更是惊讶不已,觉得宫中居然有这样美貌的女子,自己从前怎么从来都没见过呢?心驰意动的汉元帝很想把昭君留在自己身边,但是因为自己已经答应了匈奴单于的求亲,不能失信,所以只能把昭君送去匈奴了。
后人根据这一条史料,编出了很多曲折:有些作者写昭君弹琵琶被汉元帝听到,因而得宠。之后匈奴来求亲,毛延寿为了不让昭君顺利留在汉宫,就把自己画得漂亮昭君的画像献给了匈奴单于。单于看到世界上居然有昭君这样美丽的女子,当即决定,一定要找昭君来和亲。而这时的西汉王朝,势力已经衰微,朝中大臣大多都想要通过昭君的和亲,换来屈辱的和平。
在元杂剧《汉宫秋》中,汉元帝也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她虽然不愿意让昭君去和亲,但是面对强悍的匈奴,他也丝毫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昭君贞烈守节,在汉匈边界自杀,表示自己宁死不入胡地。元杂剧的构思虽然并不符合历史的现实,但是它着力表现了昭君作为一个柔弱女子,比当时很多男性都要刚烈、勇敢的性格。
二、真实历史中的昭君故事
其实,史书中对于昭君远嫁匈奴这件事的记载非常简略,现实背景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有本质上的不同:毛延寿并不是昭君在汉宫很久不能得宠的罪归祸首;呼韩邪单于是真心向汉朝求亲的,而且在求亲之前,匈奴也是向汉朝上贡的。汉元帝虽然在与朝中各种派系的斗争中并不占上风,导致皇权衰落,但是在昭君出塞这件事上,还是有着很大的明智,并且长远的历史眼光的。
汉元帝认为和亲可以换来汉匈之间更长久的和平,而且在昭君出塞之前,他还特意把汉朝的年号改为“竟宁”,并且给此时还是一名宫女的昭君赐号“宁胡阏氏”,希望昭君能起到让汉朝和匈奴和睦相处的作用。
由昭君来承担和亲的重任,虽然是她自告奋勇的结果,但也是汉元帝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汉朝并不是没有年龄合适的公主可以和亲,但是他们都是金枝玉叶,不但性格不似昭君一般刚烈顽强,在个人才能上也不足以承担起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
昭君既然自请去匈奴和亲,说明她既有胆识,内心又有当时的女性非常稀缺的家国大义。昭君之前确实被埋没在深宫之中,此番让她与匈奴和亲,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成全。
三、对昭君人生经历的体悟
毋庸置疑,昭君的确是一个为汉匈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女性。但是,笔者却更多地看到,大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女子的昭君的悲剧性命运。那些构思昭君和汉元帝产生真挚爱情的作者,应该有着很鲜明的男权主义倾向,他们认为,即使汉元帝再懦弱,也还是可以得到昭君这样美丽女子的纯真爱情。
其实,以昭君的性情来看,她就算入了宫也不屑于与很多人钩心斗角,去争夺皇帝的宠爱。所以,当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向汉朝皇帝求亲的时候,昭君几乎没有犹豫,就自荐和亲,因为她早已看透了汉宫中人们的尔虞我诈,对黑暗的政治环境不抱什么希望,更不想让自己永远身处黑暗。
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容易得到皇帝宠爱的女子,除了美貌之外,确实还要有出众的心机,要有足够支持她的娘家势力。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其实并不得宠,但一来是她运气好,在和汉元帝 *** 之后,就怀上了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就是后来的汉成帝;二来是在她被选进宫之前、和被选进宫之后,她的父母兄弟都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所以王政君虽然相貌算不上多么漂亮,而且也不得宠,但还是凭借着儿子和家族的支持稳坐皇后之位。
王昭君出身于平民之家,父母和弟弟能给她的支持十分有限,一旦遇到有势力的高门贵女的排挤,没有斗争经验,也没有作为京官的父亲为后援,王昭君自己也没有成功上位的心机与手段,只凭自己生得美貌,是很难得到皇帝垂青的。
很多文章都赞颂了昭君和亲的大义凛然,昭君似乎成了一个固定的符号。很多故事也只是讲到昭君出塞,为汉匈换来近50年的和平就结束了。但我们应该知道,昭君在胡地的生活算不上幸福,她一定经过了很多痛苦挣扎,才勉强接受了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呼韩邪单于,又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纠结与痛苦,才接受改嫁给老单于的儿子。
有人说,昭君选择嫁到匈奴,是纵身跳下万丈深渊,迎来的鹏程万里。从她的历史贡献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从她30多岁就郁郁而亡的结局来看,嫁到匈奴,并不是什么鹏程万里,只不过是另一种冷暖自知的体验。
人生而孤独,真正的孤独是孤立无援地面对很多的风霜。那无法用双脚丈量的距离、那一去就再也回不来的远方,那些无法适应、却必须适应的风俗习性,纵然昭君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女子,纵然她很少显露出小女子的伤悲,千年之后,我们却还是忍不住为她的际遇发出沉重而悠长的叹息。
由于昭君的经历和古往今来失意文人的经历十分相似,所以昭君的故事成为文人们书写的热点。关于昭君的戏曲,更是分布在很多剧种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众多文人墨客都写下了关于昭君的诗歌。据统计,一共有包括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苏轼、曹雪芹等在内的500多位诗人写过关于昭君的诗歌,在小编看来,其中的代表作应该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和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中杜甫写昭君的诗作格外动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那一望无际的沙漠,掩盖不了那被青草覆盖的坟茔;那光照汉宫的巾帼红颜,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变作了夜夜思乡的流浪者。那在暗夜中发出轻微响声的玉佩,似乎还能换回在远方漂泊的、疲惫的灵魂吧!
在出塞的号角声中,谁又会在意一个即将远嫁的女子如泣如诉的内心独白呢!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