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北方五百多年的鲜卑族,如今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一度还有笑话称“我国现在一共有57个民族,新出来的那一个民族叫做‘低头族’”。
从历史上讲,我们是从黄河流域起家的,以汉民族为主体,不断向四周发展,融合南方长江流域文明、北方草原森林文明、青藏高原文明、东南沿海文明等等而形成的一个多种文明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
这些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消失在了历史中,有的民族融合到其他民族中了,有的民族仍以独立的状态发展至今……
这里我们来说一说曾经一度称雄北方几个世纪的鲜卑族,如今状况怎么样了呢?
鲜卑族的起源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活在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其来源有着多种多样的说法。
有一说是指鲜卑在秦汉时期属于东胡——一个类似于部落联盟,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但当时还不叫“鲜卑”这个名字。
后来被其他游牧民族所击败,这个部落联盟解散,幸存人员逃难,其中一支逃到了“鲜卑山”(大致位置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旗的西部,或者说是大兴安岭一带),便自称“鲜卑”。这属于因地而得名。
《后汉书》的《乌桓鲜卑列传》中亦有关于此的记载:“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还有汉人逃亡聚于鲜卑山而形成民族一说,源自东夷、山戎部落一说等等。
总之,鲜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匈奴、乌桓等都有着一定关系。鲜卑族人民都是以其生活的地方“鲜卑山”而来形容自己族部的名字。就这样,鲜卑族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鲜卑族的历史
此时北方草原霸主正是对中原政权咄咄逼人的匈奴:西汉高祖刘邦白登之战失败,被迫与匈奴和亲,匈奴的冒顿单于还在刘邦去世之后写“情书”调戏刘邦的夫人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休养生息依旧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后来汉武帝时期同匈奴发动战争,大挫匈奴之威风。
东汉时匈奴发生了分裂,变成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部分,其中东汉政权招降了南匈奴,而北匈奴依旧对东汉采取敌视态度。
北匈奴在被鲜卑与东汉先后打败后,被迫西迁,《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中说“北虏遂奔乌孙,漠北乃空”。北匈奴的残余势力(约有十万之众)就纳入了鲜卑族中,成为鲜卑族其中的一份子。
所以说,鲜卑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是一个集合上的概念。这也为后来鲜卑族发生分裂,变成了这个部、那个部的鲜卑埋下伏笔。总之,匈奴在草原霸主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后,鲜卑就代替匈奴成为了新的草原霸主。
三国两晋时期,鲜卑分裂成若干部,比如拓跋部、宇文部、慕容部等等。这里面有的部落就南迁至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数个国家割据,历史上则称“十六国”时期。
其中,建立五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和吐谷浑等政权的慕容部以及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部最有名。
慕容部鲜卑建立的政权都是在中原汉地,这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影响;该部还有一支西迁青海,和当地土著结合建立了吐谷浑,此后其文化、风俗已和原来的鲜卑大为不同。
这一支鲜卑族还衍生出了党项族,后来建立了西夏。
前秦皇帝苻坚在一统北方之后对东晋发起进攻,即著名的“淝水之战”,结果前秦吃了败仗,分裂瓦解,北方又回到了割据混乱状态。
拓跋氏的鲜卑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再次完成北方统一,同南朝对峙,即统治秦岭淮河以北长达近150年。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互有战事,至公元557年西魏被权臣宇文泰的北周所取代,拓跋部在北方的统治宣告结束,鲜卑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就是说,鲜卑族在中国北方的统治,自东汉前中期开始,到隋朝建立前夕,五百多年的时间一直称霸于中国的北方。
鲜卑族变成了今天的什么民族
鲜卑族到底变成了今天什么民族呢?有四个答案。
第一个,融入了汉族。
不论是在汉地建立起来的慕容鲜卑政权,还是隋唐之后的大一统状态,鲜卑族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到汉族当中,乃至隋唐事情朝廷的一些官员还都是鲜卑族籍。但是鲜卑族的特征已经不明显,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彻底融入汉族之中。
第二个,融入了藏族。
前文提到过,有一支鲜卑族来到了青海一带生活,同当地的土著融合形成了吐谷浑。后来唐朝时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吐蕃政权,将吐谷浑吞并,这一部分得鲜卑族就融合到了藏族中。原来以游牧业为生的人们也因为环境的变化转向了畜牧业。
第三个,锡伯族之说。
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鲜卑族是广泛活动于蒙古高原一带。拓跋鲜卑的其中一部就没有南迁至黄河流域,依旧在故地生存。时至今日,变成了在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另外,新疆的锡伯族人民也和鲜卑族有着一定的关系。
第四个,土族之说。
这个少数民族现在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一带。注意,土族与土家族仅是名字相近,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如前文所提及,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之后,有的融入了藏族,有的东迁至汉族居住地融入汉族,剩下的一部分仍保持着独立的形态生活于祁连山、湟水谷地等一带,成为今日土族的主体部分。
做一个小的总结,鲜卑族已经不复存在,成为了一个历史概念,分别融入于汉族与藏族之中,另外锡伯族与土族的形成与其有着密切关联。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