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六艺是指的哪六艺,六艺指什么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六艺是指的哪六艺,六艺指什么,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礼、乐、诗、书、易、春秋这个是孔子提出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是周朝时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盖是所谓“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之由来。
2、若然,这种推断并不不符合这句话的原意。
3、为了说明问题,让我们干脆把这段话都译成白话看看:“《春秋》重视一统,这是天地间不变的原则,古今共通的道理。
4、如今老师们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不同,百家提供的方案悬殊,目的也不同,所以上面难于掌握统一的准则;法制数次改变,在下的不知道应当遵从什么好。
5、愚臣以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齐头并进。
6、邪僻的学说灭息了,然后统一的准则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人民就知道所应遵从什么了。
7、”这段话立论的根据是“如今老师们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不同,百家之说提供的方案悬殊,目的也不同,所以上面难于掌握统一的标准;法制数次改变,在下的不知道应当遵从什么好。
8、”而立论的目的则是“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齐头并进。
9、邪僻的学说灭息了,然后统一的标准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人民就知道所应遵从什么了。
10、”简单地概括起来,这里讲的就是关于“统一言论,统一法度,统一行动”的道理。
11、这道理从维护统一的国家的角度讲,即使现在看来,也是说得通的,不错的。
12、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
13、其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即“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这个词组,本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六艺之科”,一是“孔子之术”。
14、可是人们似乎要么是忽略了前者,要么是把前者归结于“孔子之术”,进而把“孔子之术”又归结为“儒术”!愚认为,这是个传承已久的天大的误区!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正与此有关。
15、因为对这个词组的错误认识,才导致了对“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的整个认识的错误。
16、愚认为,“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不是一回事。
17、“六艺”就是班固在《武帝纪赞》中说的《六经》。
18、“六艺之科”即“《六经》所涉及的科目”,其所涵盖的范围广泛,愚在前文(见 题)谈及相关问题时曾经指出:《六艺》即儒家所谓的《六经》系作为迄今所知中国学术文化之源的典籍,而决不止是“儒家经典”,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可以说没有一家与“六艺之科”无关。
19、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诸子百家都可以归属于“六艺之科”。
20、而《三策》中所说的“百家”,显然主要不是指先秦传习下来的“诸子百家”。
21、至于“孔子之术”,自然可以理解为“儒术”;但应清楚,“孔子之术”与“儒术”严格说来,是不能划等号的,况且,“三策”中并未用“儒术”这样的字眼。
22、所以,《三策》中所说的“百家”,指的主要是那些不属于“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范围的各种“邪辟之说”。
23、凡熟悉古代中国文化史的人都知道,因汉初的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以及颁布搜集各种藏书和整理民间传说的律令等,使秦所造成的文化禁锢局面一下解冻,在推动学术文化趋向复苏和繁荣的同时,各种邪辟之说也鱼目混珠地竞相出笼。
24、《三策》中所谓“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不过是对包括各种邪辟之说在内的诸多学说的泛称而已。
25、遗憾的是,《三策》中这段话的原意却长期受到误解、曲解,而被揆度、敷衍和概括成子虚乌有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
26、当然,要是把“孔子之术”等同于“儒术”的话,把这段话揆度成“罢黜百家首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如杨荣国等),还勉强说得过去,因为“首尊”和“尊崇”与“独尊”具有质的差别,但毕竟又丢掉了原话中的“六艺之科”之所指,终不能算得上严谨。
27、因此,愚吁请每个肯于较真的学者,在仔细查阅迄今关于汉武帝和董仲舒的史料后,有谁发现了关于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具体记载,即请指出,以便破解疑难啊!但根据我所查阅的史料看,董仲舒从未向汉武帝提出这样的建议,因而当然也就不存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了。
28、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汉武帝时代,纵然存在“罢黜百家”之说,但并不存“罢黜百家”之实,至于“独尊儒术”,则既无说也无实。
29、汉武帝用人、施政从不专尊儒学一家。
30、如果说前期是受窦太后的牵制的话,那么在窦太后死后,情况依然仍未只用习儒之人。
31、相反,那些治刑名、黄老等学的人依旧被重用,比如张汤、主父偃和东方朔等。
32、即使对于并不尊儒,甚至颇有讥评者,如“是非颇谬于圣人”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不但不加罪,还照样重用,使其父子相继为太史令。
33、而董仲舒的始终未被汉武帝重用,则更是顶好的证明。
34、今天的学者们多都认可这个史实,却还仍然保留和侈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实在让人费解!至于到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始自何时、何人?从相关资料上看,多认为发生在汉武帝时代,但从董仲舒《春秋繁露》尚未把《六艺》称为《六经》看,显然有两个问题明摆着:一是董仲舒健在时,有了《六经》或《五经》的说法,但他却不认同;一是董仲舒健在时还没有《六经》或《五经》的说法。
35、此两者无论何者属实,都意味着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的否定。
36、从道理上来推断,“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肯定与把《六艺》视为“儒家经典”有关;因为把《六艺》视为“儒家经典”,则“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便可顺理成章地被归结为“儒术”了,于是也就可以把“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敷衍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37、班固在《汉书》中虽有“罢黜百家”、“抑黜百家”之说,但并没有“独尊儒术”之论;虽有“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汉书?儒林传》)和“表章《六经》”、“隆儒”和“推明孔氏”之言,却并无“独尊儒术”之语。
38、所以,从班固那儿,我们也无法找到答案。
39、所以,愚以为:假若董仲舒的《三策》属实的话,是班固第一个把董仲舒关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片面地误解、归结成为“孔子之术”,进而把“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片面地误解、归结成为“罢黜百家”、“推明孔氏”,而后人则根据班固的这个说法,又把它误解、敷衍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40、但究竟始自何人、何时,愚还没查到。
相信通过六艺指什么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