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为哪国效力 孙膑最后为哪国效力

 内涵001   2023-05-02 03:15:39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孙膑是一位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谋略家,据史书记载,他曾为吴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效力,为他们提供过出色的战术建议与指挥。孙膑的才智和谋略被人们誉为“兵家三绝之一”,他留下的兵书《孙子兵法》对后来的军事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究竟是哪个国家对孙膑的贡献最大,史书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1、孙膑的爹?

优质回答1:

史书没有记载。可以叫做孙父。

孙膑是战国初期的人物,那么他生活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其实孙膑的名字也不是他的原名,其原名也不详,只是因为他受庞涓陷害遭受膑刑,所以人们才称之为孙膑。

孙膑年轻的时候与庞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后来庞涓先出山,而孙膑则留下继续深造。后来魏国派人来请孙膑出山,孙膑才下山到魏国为魏王效力,可是当时在魏国的庞涓已经小有成就,在魏王面前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怕孙膑来了会威胁到自己,所以故意陷害孙膑,使孙膑遭受膑刑。

与庞涓反目之后的孙膑偷偷去了齐国,为齐王效力,后来在战场上相见,孙膑用兵如神大败魏军,而庞涓也在战役中身亡。后来孙膑跟随田忌逃亡楚国的时候,专心著作了兵书《孙膑兵法》,后来又将其完善,最终成为一本旷世巨作,成为兵书中的巨着。

优质回答2:

军事家孙膑的父亲是孙明

2、孙膑伏兵称有法说的是哪个战役?

战国时期的孙膑效力齐国所指挥的“马陵之战”巧用奇兵埋伏被称为有好的兵法。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在今河南范县城西,原属山东省)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3、孙武最后效力哪个国家?

优质回答1:

吴国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1]

孙武的早年经历史载不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从齐南奔至吴国。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下,孙武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吴王重用为将。在柏举之战中,孙武率领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军队,并占领楚国都城郢城,使楚国差点亡国。在夫椒之战中,孙武率吴军大败宿敌越国,使得越王勾践被迫求和,成为吴国阶下囚。后来,因好友伍子胥被夫差所杀,孙武不再为吴国效力,隐居至死。

优质回答2:

孙武最后效力于韩国。
原因是孙武在中国足坛多家俱乐部效力过,但最后选择去韩国,在仁川联队效力并且成为该队队长,拿到了韩国联赛冠军和亚冠联赛亚军的荣誉。
他认为韩国联赛水平和竞争更激烈,对自己成长更有帮助。
延伸:孙武是中国足坛的代表性球员之一,他的足球经历和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不仅在中国足球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在国际足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的足球职业生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秉持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优质回答3:

吴国

孙武后在吴国为吴王阖闾效力,然而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对于一些包括孙武在内的老臣并不看重,终日只顾着自己贪图享乐,这使得孙武心灰意冷,于是孙武向夫差提出回家探亲后便借机离开了吴国。

4、围魏救赵的谋划者孙膑为何双腿残废?

优质回答1:

孙膑其人,相传是孙子的后人,其原名并无记载,后世称之为孙膑,正是因为他受了膑刑。而其之所以受刑,说来话长了。

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对于鬼谷子这个人,并无介绍,只是有关其传说颇为传神,暂时先不说他。相传,孙膑在学生时期,表现就挺优秀,同学庞涓心生嫉妒。后来,庞涓出徒,到魏国去谋得了职务,逐渐官至大将军,总管魏国的军事力量,那时候魏国还很强大,在战国七雄中,差不多也是首屈一指了,因此,庞涓很是得意。

孙膑出徒后,没有进入哪个国家求职,而庞涓邀请他到了魏国,许以任用。但是等孙膑到了魏国,庞涓便将其打入监狱,严刑拷打,施以膑刑,孙膑为了求生,假装变疯,等待机会。

齐国使节出使魏国时,孙膑抓住机会,让齐国使节将其带到了齐国,个人以为,孙膑尽管没有什么成绩,但肯定是有一定的名声的,否则,齐国使节不可能带一个疯子回国。最终,经历了种种磨难,孙膑得以逃出庞涓的魔爪,到达齐国,在田忌的推荐下,面见齐威王,得到重用,任为军师。

孙膑在齐国的日子里最为后世知名的应当就是田忌赛马了,孙膑用特有的智慧,主动放弃一局,以三局两胜的结局赢得了比赛。

公元前354年,因赵国进攻卫国,魏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力主救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派兵救援赵国,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接挥师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尽管庞涓已经攻破了邯郸,但只能回师救援,在庞涓回军的道路上,孙膑抓住战机,于桂陵重创魏军。

前342年,庞涓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孙膑再度任军师,并且再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向大梁进攻,庞涓只得再次回援,孙膑在庞涓回援的道路上用减灶计逐步引诱庞涓进入马陵道,在马陵道设伏,射杀庞涓。至此,两人的恩怨以庞涓毙命而结束。

孙膑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反而庞涓成为了笑话。其实,在个人看来,庞涓残害孙膑,可能也不全然出于嫉妒,庞涓了解孙膑的能力,但是他害怕孙膑成为其他国家的将领与自己为敌,或者在魏国超过自己的地位,从而想除之以免后患,这其实也是一种小人之心。

孙膑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财富,尤其是《孙膑兵法》,成为优秀的兵书。孙膑的膑刑,其实并不是砍去双足,而是挖去两条腿的膝盖,从而两条腿尚在但却不能行走,这种酷刑常人难以忍耐。孙膑的称呼,可能也包含了后人对他的同情和敬重吧。

优质回答2:

孙膑双腿残废是被庞涓所害,他二人本是鬼谷子旳徒弟,庞涓急功近利,学业未成就下山做了官,所以鬼谷子就把自己的本事全部传授给了孙膑,庞涓疾妒孙膑的才能,设计栽赃陷害孙膑,孙膑被处以膑刑。有个庞涓的谋士公孙阅为得到美女钟离秋,把庞涓阴谋告诉了孙膑,孙才知道庞涓为了得到自己抄录的兵书而把自己害成残废,在这生死关头,孙膑想起恩师鬼谷子曾经给了自已一个锦囊,打开一看,上‘y写"装疯'!二字,于是孙膑把抄录的兵书全烧了开始装疯,后被齐国救走。

优质回答3:

孙膑和庞涓都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来到魏国,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庞涓担心孙膑才能超过自己,于是把孙膑骗到魏国,罗织罪名,对孙膑施以膑刑,也就是剔去膝盖骨的刑法。孙膑后来逃到齐国,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庞涓率领魏军中了齐军埋伏,庞涓被迫自杀。


优质回答4:

孙膑与庞涓本是师兄弟,只是因为庞涓嫉贤妒能害的孙膑受膑刑。

首先,说一下他们师兄弟渊源!

相传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孙武是一个常胜将军,带兵作战期间战无不胜,后功成身退,退隐山林,著有《孙武兵法》,后曾损毁,又因为孙武与鬼谷子是好友,鬼谷子藏有兵法副本。同时鬼谷子是当时战国时期集诸家学派大成者,也是苏秦张仪的师傅。

相传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鬼谷子交了苏秦和张仪纵横学术,二人以连横破纵游走战国七雄之间,使得战国七雄血雨腥风,战事不断!

孙膑与庞涓二人结义为师兄弟,孙膑为长,二人喜兵法,于是鬼谷子教二人习练兵法,又根据二人性格等许多因素,庞涓主要研习《吴起兵法》,略有所成,便投奔魏国效力,很快凭借军功升至大将军。孙膑因为是孙武的孙子,又生性敦厚,得以研习《孙武兵法》,并学有所成!

第二,说一下庞涓的嫉贤妒能害师兄。

庞涓在魏国得势后,既妒忌孙膑的才学,唯恐孙膑效力他国成为魏国劲敌,又一心想要学到孙家的祖传兵法《孙武兵法》,于是派人上山请的孙膑投靠魏国,安排孙膑做他的幕僚,不给予实权!

某日,庞涓模仿孙膑笔迹写有思通齐国的信件,遣下人携信奔齐国,再遣人于半路截获,骗取魏王信任,魏王欲斩杀孙膑,庞涓再借故说情,使孙膑受膑刑,骗取孙膑好感!然后请求孙膑为其默写《孙武兵法》(也成孙子兵法)。#我要上头条#

孙膑在为庞涓默写兵法过程中,由于下人于心不忍,将实情告与孙膑。

孙膑于是装疯卖傻,与庞涓虚与周旋,睡猪圈、吃粪便,麻醉庞涓。#爆料#

第三,说一下,孙膑与庞涓的结局!

孙膑疯癫几年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终于逃离魏国,投奔齐国,在大将田忌手下任军师!#孙子兵法##历史回眸#

综上所述,就是由于庞涓的嫉贤妒能,害的孙膑受到膑刑和 *** ,两个师兄弟结下国仇家恨,于是后来就有了庞涓攻打赵国、韩国过程中,孙膑巧用围魏救赵和减灶增兵的计策,两次打败庞涓,并在马陵坡射杀了庞涓!

后来,孙膑也著作有《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有说是《孙武兵法》,也有说《孙膑兵法》的,未见定论!#战国#

欢迎朋友们关注我,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学习历史,尊重历史,分享历史!做历史的守护者!#历史#




孙膑为哪国效力(孙膑最后为哪国效力)-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5、孙膑和庞涓因何结仇,最后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1:

孙膑是齐国阿鄄地方人,春秋时期“兵圣”孙武的后裔,曾与庞涓一起同鬼谷子学习兵法。他们之间结仇源于庞涓的妒贤嫉能,把孙膑视成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鬼谷子其人,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因其修道,所以又有一个道号称玄微子,而鬼谷子的称号则是因其在东周阳城一座山谷中修道,这座山谷丘高沟深,林木茂盛,到了夜间更是鬼火闪动,幽不可测,当地人称为“鬼谷岭”,鬼谷子后来隐居此地修道,自号鬼谷先生,于是人们便尊称他为鬼谷子。

相传他有隐形藏体之术,有混天移地之法,还会脱胎换骨,超脱生死,能撒豆为兵,斩草为马。除了硬实力,还善于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早已飞升成真仙,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老。听起来十分之不靠谱!



当年孙膑和庞涓一同和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后庞涓耐不住寂寞,决定下山干一番大事业。临行前鬼谷子为他取花卜算,对庞涓说你必出仕于魏国,‘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分别时对孙膑说:“我们同学一场,我准备去魏国,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庞涓下山来到魏国后,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魏王问他有何才能?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又过一年孙膑学成山,鬼谷子也为他取花卜算,预言孙膑有残疾之难,但并无大碍,最终会功成名就,并送锦囊一枚,嘱他遇有生命危险时打开。孙膑辞别师傅后,便到到魏国投靠庞涓,一番交谈之下,庞涓发现孙膑才能已在自己之上,担心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就想陷害孙膑,他找人假扮孙膑在齐国的亲人写信给孙膑,让其回齐国探亲。然后庞涓假意建议孙膑回家探亲,同时向魏王告状说孙膑想要投奔敌国。孙膑前去和魏王辞行时,魏王被蒙在鼓里,以为孙膑真想要投奔敌国,不由得大怒,令人断孙膑二膝盖骨,孙膑为了活命打开鬼谷子给的锦囊,乃是“诈疯癫”,于是装疯躲过了庞涓的猜忌。之后改名孙膑到了齐国。

孙膑为哪国效力(孙膑最后为哪国效力)-第2张图片-东江百科

后来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孙膑埋伏,此时他已被齐军击败,暮色之中,他隐隐发现一株大树被剥去了皮,并被刻上了字。他命人燃起火把,发现上面刻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齐军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失败无可挽回,于是引剑自刎,死前叹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马陵一战不光杀死魏军将领庞涓,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一战成名,庞涓死在马陵道,也应验了“遇马而卒”。

至于孙膑功成名就之后隐居深山,专注于研写《孙膑兵法》(该书的竹简本于1972年2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为我国的军事理论研究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优质回答2:

孙膑和庞涓的结仇,全因庞涓的追求名利、妒忌同门所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体现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人各为其主,胜者为王败为寇,不惜同门残杀的历史史实。那么,他们是如何结仇的呢?下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1.桂陵之战爆发

时间回到公元前446年,魏国的魏文侯即位后,他爱惜才杰,不惜重金招揽天下贤杰,其手下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魏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在魏惠王继位后,他继承前期霸业,积极向外扩张。

公元前356年,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齐国面对魏国的倔起,齐威王任邹忌为相,改革吏治、加强国防建设、强化中央集权,利用韩、赵、魏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公元前353年对魏国发起大进攻,史称“桂陵之战”。



2.庞涓出师

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两人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兵法。孙膑是吴国大孙武的后代,当时他学习过祖传的《孙子兵法》。

桂陵之战爆发后,魏惠王用重金招徕天下豪杰。庞涓得到消息后,认为自已学业已满,建业时机已到,建功机会来了,便辞别老师、同学去求见魏王。通过讲述治国强兵的道理,魏王拜他为大将。

庞涓作为魏国大将,他加强兵马的操练,壮大兵马的力量,采取从小入手,逐一对付过打了几个胜仗,深受魏惠王的信任。

3.妒能谋害同学

庞涓在魏国虽然春风得意,但作为同学之间他深知孙膑博通《孙子兵法》,又深得鬼谷子厚爱与深造,并且,魏惠王也早闻孙膑的名声,今后孙膑必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于是,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并一起与魏惠王共商国事。



庞涓却在背地里中伤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最终孙膑被定罪脸上刺字,割掉两块膝盖骨并投入监禁中。

4.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显身手

孙膑是被齐国一位使者没法把他救出并带回齐国,又通过帮助齐国大将田忌赌赢千金赛马,得到了齐威王的信任并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向卫国发动战争并使卫国屈服称臣,接着又派兵包围了赵国国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 *** 大败魏国。从此,魏国一蹶不振,庞涓对孙膑恨之入骨,后悔以前没有赶尽杀绝。



5.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魏国派田忌和孙膑前往解救。魏国在齐国军队深入魏地时突然放弃韩国,转向齐国。

孙膑通地形分析和利用庞涓的轻敌心理,巧妙地采用减灶败逃,诱敌深入,然后设伏聚合出其不意出歼的 *** ,把魏军引进马陵。最终结果是正如孙膑刻在堵路木头上面的字一样:“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被围困无路,只好拔剑自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优质回答3:

师出同门,却又因妒生恨。最终,一死一残,令人唏嘘!

一、庞涓率先在魏国为将,妒忌孙膑,残害同门

庞涓和孙膑一同学习兵法,但《史记》上并没有提及,这二人的老师到底是谁,但不管是谁,都应该是个厉害的角色。既然是同学,估计双方的才能都是相互了解的。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孙膑的兵法比庞涓厉害。

后来庞涓来到魏国,得到了魏王的赏识,成为魏国的将军。此时的庞涓到想起了孙膑,不是同学的思念,而是害怕孙膑的本领。庞涓害怕这个厉害的同门,相信这个同门一旦到了其他国家,以孙膑的才能,在战场上相遇,估计自己打不过!

此时的庞涓便有了类似“金屋藏娇”的想法,暗地找人招来这位同学,监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庞涓贵为将军,在自己的地盘,设计陷害孙膑犯了法应该不是难事。按照刑法,对孙膑施以“膑刑”和“黥刑”,不是砍掉双腿就是砍掉膝盖骨,反正极其残忍!又在孙膑的脸上刻上犯人的刺字。

二、孙膑在齐国被重用

庞涓认为,孙膑现在这个样子,再无出头之日了,时间久了自然放松了不少。

所幸齐国的使者遇到了孙膑,见孙膑虽然形象全毁,但谈吐绝非凡人,便偷偷的把孙膑装进马车,带到了齐国。

齐国的田忌,是一个喜欢招揽门客的人。孙膑就在田忌的府中作为门客。

庞涓以为残害孙膑的形体,就能将孙膑埋没,但孙膑还是得到了机会。田忌喜欢和齐国的公子们赛马,比赛规则是三把两胜制。平时田忌可能输了不少次,这次孙膑告诉田忌有我在可以赢!孙膑既然是田忌的门客,应该也和孙膑深谈过,决定相信孙膑的智慧,下了重注。孙膑让跑的最慢的马对战对手最快的马,然后用最快的对别人中等的马,中等的对别人跑的最慢的马。这样一来第一局败,第二三两局胜!三局两胜,最终胜出!这就是有名的“田忌赛马”。

孙膑得到田忌的赏识。

三、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擒获庞涓,孙膑并没有杀害庞涓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击魏国属国,引发战争,魏国庞涓为将,进攻犀利,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

孙膑展现用兵才能。赵国求救,孙膑分析战局。认为,魏军强悍,但主力投入战场,远离国土作战,这时的魏国是空虚的。如果直接到邯郸和魏军主力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不如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佯攻魏国首都大梁,逼迫庞涓救援大梁,魏军撤退,赵国自然脱险。然后在魏军回援的必经之路上伏击魏军,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把守势转成攻势!魏军必败。孙膑不愧是用兵奇才。

齐军照着孙膑的计划展开行动,庞涓果然中计,匆忙回援的路上被齐军伏击,魏军大败,齐军擒获庞涓。

孙膑为什么不杀庞涓?或许在孙膑的眼里,在战场上大败庞涓就足够了,毕竟自己不和庞涓是同一类人,又或者有其它的原因。

不仅没杀庞涓,而且庞涓在后来还回到了魏国,继续做他的将军。

四、围魏救韩,马陵之战,庞涓身死,恩怨烟消云散

桂陵之战十年后,魏国再次发动战争,这次的目标是韩国。相似的剧本,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先坚定的许诺救援韩国,韩国看到希望拼死消耗着魏国军力,五战五败后,秦军开始了救援。魏军大怒,调转兵力进攻齐军,此时的齐军已经深入魏国的土地,见魏军放弃进攻韩国冲自己而来,就佯装逃走,一路减少做饭要挖的坑。庞涓上当,精兵追击齐军。孙膑把最终狙击魏军的战场设在了马陵,计算魏军行军的速度,在马陵埋伏上万个弓箭手,砍伐树木阻断道路,还留下一棵大树,砍去树皮,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弓箭手,见到魏军点火查看就万箭齐发。

庞涓追到树下,举火查看,齐军万箭齐发,庞涓羞于中计,料定无法脱身,当场自刎!

庞涓和孙膑的恩怨就此化作云烟!

五、孙膑留下兵法

后来的孙膑也不知到底怎样个结局,但他留下了《孙膑兵法》。其中的“必攻不守”或许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总结!只要发现敌人的弱点,就果断进攻,就是敌人强大,也不会落入被动防守的境地,把守势转为攻势!

(文/一世嘉文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权必删)

本文地址:https://www.neihan001.com/zyfx/120582.html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