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一句常常被提及的成语,意为有时候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隐藏自己的力量或者是藏匿自己的身份。就像鸟儿们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停止叫唤,兔子会逃到洞里,而狗则会被烹饪成美食,谨慎和保密有时候就是胜利和生存的关键。这句成语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借鉴与应用。
一: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
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出处: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 *** 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典 故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其实汉朝的韩信也是个很好的例子,韩信为刘邦打天下,天下定,韩信为吕后所害,罪名是谋反,至于这个罪名有很多争论,有人说是真的想谋反被吕后识破.持否定态度的只有一个理由:韩信要反,刘邦挡不住.后人有诗曰:蒯通言哪里是疯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蒯通,韩信手下忠士,曾劝韩信反,韩不从).
这句话有三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可悲
二:刘伯温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
、大部分民间传说都认为刘伯温是一个神秘的谋略家和千古奇人。
2、传说中的刘伯温是中国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才智卓越,曾经成功地完成很多难以想象的任务,如平定黄巢之乱、克服吕震之患、投奔朝廷从而改变了天下的格局等等。
3、刘伯温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如《义侠传》、《刘伯温挂帅》等,这些故事在历史上对于塑造刘伯温的形象、继承他的精神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私人生活的故事,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探索。
三:韩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
公元前221年,已经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嬴政,认为称王已经不能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封为皇帝。
古语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那么,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有没有杀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里,涌现了许多功臣。他们分别是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等(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王翦是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生于公元前269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持续了差不多10年。其中,打得最辛苦的是灭赵和灭楚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堪称硬骨头,都是被王翦啃下来的。公元前208年,王翦在61岁高龄去世,寿终正寝。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参与了攻灭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的军事行动,是灭魏和灭燕的主要功臣,还率部俘虏了赵国代王赵嘉,给赵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王贲因功受封为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史书上就没有王贲的记载。
蒙武是秦国名将蒙骜的儿子,是蒙恬、蒙毅的父亲。蒙武是王翦的得力助手,多次配合王翦出战。公元前224年和前223年,王翦了两次率领大军攻打楚国,蒙武都担任副将随行。这两次战争,第一次斩杀楚国名将项燕,第二次俘虏楚王负刍,蒙武都居功至伟。蒙武大约于公元前219年去世。
不过,蒙武的两个儿子蒙恬、蒙毅下场不大妙。秦始皇去世后,他们先后被赵高、秦二世等人陷害而亡。这笔账,算不到秦始皇头上。
李信是一名强壮勇敢的将领,在秦军里属于“少壮派”。公元前226年,李信与王贲一起率部攻打燕国时,将秦始皇痛恨的燕太子丹狂追不舍,一直追赶到辽东衍水,迫使燕王喜将燕太子丹杀掉。对了,秦始皇为什么会痛恨燕太子丹呢?这就与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有关了。大家可以在今日头条APP上搜索“荆轲刺秦王”,来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不过,公元前225年,李信在率部攻打楚国时,因轻敌吃了败仗。后来,李信吸取教训后,在灭燕和灭齐之战中立下功劳。
其后,李信的事迹不见记载。
王离是王贲的儿子,章邯是秦朝最后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活到了秦朝末年。王离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俘,后去向不明。章邯在废丘被刘邦打败,挥剑自刎身亡。
李斯是一名文臣,在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秦朝建立后,被拜为丞相,制定礼仪制度、法律制度,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秦始皇死后,李斯遭到赵高嫉妒,被秦二世以谋反的罪名少杀掉,夷灭三族。
秦始皇还没当皇帝前,因为吕不韦祸乱宫闱,将他全家流放到蜀郡。吕不韦在途中饮鸩自尽。这恐怕不能算秦始皇杀掉功臣吧?
综上而言,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没有杀掉一名功臣。这是为什么呢?身边有王翦、王贲、蒙武、章邯等一批虎狼之将,难道他不怕“功高震主”吗?
这与秦始皇拥有强大的自信有关。
秦始皇做皇帝时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他的个人能力又非常强大,不管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国家治理能力都属于首屈一指。他根本就不担心,也不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因此,根本用不着对功臣严防死守,甚至随便找一个借口杀掉。
【参考资料:《史记》等】
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视频
两个词 因为本来兔死狗烹是两句话 然后合在一块才叫这个的 最早说的就是 狡兔死 走狗烹 是后人再把鸟尽弓藏 和他说成一块的 因为都是表达一个意思 利用完你了 留之无用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