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七千白袍军的故事是南宋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陈庆之本是江西赣县人,因投身抗金,率领七千士兵身着白袍,成为南宋著名的反抗势力。他所率领的白袍军一度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一、陈庆之拥谁为帝?
优质答案1: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这原本一搪塞之举却成就了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北伐征程。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纵横千里,屡战屡胜,居然杀进魏都洛阳,扶立元颢为帝。
优质答案2:
陈庆之拥元颢为帝。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朝梁名将。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为“武”。长子陈昭继承爵位
二、陈庆之是帅才吗?
优质答案1:
是,肯定是帅才。
说起陈庆之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梁武帝萧衍估计有不少人了解他,陈庆之就是梁武帝时期的武威将军,宣猛将军。
陈庆之这个人体质很弱,即拉不开弓,也不擅长骑马射箭,那么他凭什么当上将军的呢?为什么在战争中屡屡获胜呢?
有没有运气成份呢?陈庆之虽然不会武功,但他有两大法宝使他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1.有指挥作战的能力
陈庆之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梁武帝登基后,成为了梁武帝的随从,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后来,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投降南梁,陈庆之就以武威将军的身份迎接他,此时陈庆之已经40岁了。
公元527年,陈庆之与曹仲宗一起攻打北魏的涡阳(安徽蒙城)。
此时,梁武帝派韦放率军与曹仲宗会师了,同时,北魏也派军增援涡阳。
陈庆之请求迎战,韦放认为不可,
陈庆之认为北魏军已经疲惫,离南梁军距离远,会产生疑心,如果出其不意,必定取胜。
于是陈庆之带200骑兵突袭北魏军,将其打退。
接着陈庆之乘胜追击,但将士们疲劳了,军心开始涣散了,陈庆之就急中生智,说他有密诏,如果违反就要处罚,于是大家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陈庆之就乘夜攻打北魏军营垒,使得北魏军大败。
第二年,陈庆之迫使北魏大将丘大千投降,攻下了考城(河南民权),攻占了荥阳等32座城池。
后来洛阳沦陷了,陈庆之只好撤退,为了避免北魏军的搜查,陈庆之化妆成和尚,逃回了南梁。
陈庆之虽然不能上场作战,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使得南梁军多次打败北魏军,功劳不小。
一个将领不一定要会骑马射箭,但是一定要战略得当,指挥得法,陈庆之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天赋。
2.很得将士们的拥戴
陈庆之的指挥才能无论有多高,也不可能他凭他一个人打胜仗的。他能安抚人心,得到别人的支持。
比如,在涡阳时,南梁军将士有军心涣散的现象,他就利用密诏,来使大家听他的指挥。
在荥阳时,南梁军久攻不下,将士们都害怕了。陈庆之鼓励将士们。
此时,陈庆之就提出来,要攻破敌军的城垒,大家要互相信任,团结。
然后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南梁军的将士们瞬间士气大涨,攻占了荥阳城。
陈庆之的临危不乱,而且能用语言激励将士们,因此大家都很佩服他,当然也就很拥戴他。
陈庆之正是用他的个人魅力加强了军队的凝聚力,才以少胜多,使得南梁能够与北魏对峙。
从陈庆之与北魏的战争来看,他用兵出其不意,善于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准确地分析战争的形势,而且能用正确地 *** 指挥战斗。
所以陈庆之是个帅才。
他虽然没有武功,但是能率军打仗,他的所作所为也能让将士们心服口服,愿意听他的指挥,相信他的能力。
否则陈庆之是不可能打了那么多次的胜仗,使得南梁和北魏对峙的。
从陈庆之的身上我们也能了解到,英雄不问出处,谁有能力谁就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优质答案2:
陈庆之出身寒门是个读书人,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
他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却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他最出名的战役就是在南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当时梁武帝萧衍命飙勇将军陈庆之持假节统帅率南梁七千白袍军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北归洛阳继位。
陈庆之统帅南梁七千白袍军历时一年有余的北伐,经历了大小战役四十七战全胜!攻城三十二座全克!占领北魏帝都洛阳,卷北魏半国,打败北魏五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从容退回南方,威震天下!北方民谣称: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他没有高强的武艺,却是个有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的人,他善于沟通能使上下一心所以百战百胜是一个真正的帅才。
三、南朝陈庆之夫人?
陈庆之,其实是“梁武帝·萧衍”与“陈氏女子”所生。原本的南朝历史曾这样的记载:“陈庆之,自幼丧母,以舅为父,故为陈氏”。意思就是说,陈庆之自幼,母亲就去世了,陈庆之自幼是被自己的舅舅陈某某抚养大的,所以陈庆之自是陈氏子孙。
按照原本的南朝历史记载,陈庆之的生母乃是一名陈氏女子,陈庆之自幼随舅舅陈某某的姓,但是陈庆之五岁之时,陈庆之的舅舅陈某某就把他交给“萧衍”抚养。当时,萧衍的发妻“郗徽”始终没有生下儿子、只生下四名女儿,于是萧衍就将陈庆之当成自己的书童一样教导。
之后,萧衍娶了“丁令光”为妾室,萧衍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当时的陈庆之刚满八岁。后来,陈庆之在“萧衍”的悉心教育之下,终于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大书生,当时就有人怀疑,陈庆之就是萧衍的亲生儿子。
萧衍建立梁朝之后,陈庆之成为萧衍身边的一名大将,陈庆之训练出来的“白袍军”所向披靡。陈庆之的一身军事才能皆是得到“萧衍”的真传,萧衍每一次北伐中原都是依靠“陈庆之”的白袍军。
关于“陈庆之”的身世,南朝史籍曾如此叙述:“陈庆之,梁皇与陈氏所生,自幼丧母,随母氏,以舅为父,故为陈氏子孙”。也就是说,梁武帝萧衍与陈氏女子生下陈庆之,陈庆之的母亲去世后,陈庆之以自己的舅舅陈某某为父亲,陈庆之随自己舅舅陈某某的姓氏,故为陈氏子孙。
因为,萧衍的家族是出自“子姓·萧氏”,从此“妫姓·陈氏”家族又多了一个“陈庆之”的后代“子姓·陈氏”,就如同后来的“姜太公”的后代“渤海陈氏”乃是“姜姓·陈氏”是一样的。
四、北伐名将是谁?
十大北伐名将排名如下:
10,陈庆之
南梁陈庆之以七千白袍军,北伐取的中原三十二城。后因孤军深入,北魏重兵攻击,终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
9,岳飞
先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十年时,收复河南大部,在颖昌、郾城连续击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可惜被昏君奸相所害。
8,桓温
东晋名将,一伐前秦打到长安,二伐姚襄打到洛阳。可惜三伐前燕遭到大败。
7,祖逖
闻鸡起舞的祖逖,以北方流人为主力,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石勒也不敢越过黄河南侵。
6,柴荣
柴荣从辽国手里收复了瀛州莫州,可以说是虎口拔牙。但柴荣因为生病,所以没有继续收复幽云十六州。
5,刘裕
刘裕可以说自东晋以来北伐的第一名将。
刘裕首先灭了盘踞在山东一带的南燕。然后趁后秦内乱,灭了后秦。但刘裕让自己的儿子驻守长安,被赫连勃勃攻破长安,是他的败笔。
4,张发奎
民国时期北伐战争中,张发奎和陈枢铭的第四军,从广州出发,攻克武昌,击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吴佩孚,被称为“铁军”。
结束了旧军阀社会,影响力极大。击败吴佩孚10万大军,战绩辉煌。可惜仅至于湖北,所以排名第四。
3,徐达
明初徐达和常遇春北伐,收复北京,可以说影响力很大,但战绩平平。因为元顺帝根本就没有守大都,直接率大军逃走了。
并且元朝的主力军队在元末的混战中大都消耗殆尽,徐达遇到的军事阻力其实并不大。
2,李靖
李靖统帅唐军灭亡了东突厥,也可以说是初唐的第一名将。但李靖的战绩比卫青要弱,因为李靖只是在漠南阴山一带打败了东突厥,没有深入漠北。
并且李靖是联合了东突厥北部的薛延陀,南北夹击,才获得成功。从战绩和影响力来说,李靖都弱于卫青。
1,卫青
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应该说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一名将。可惜名额有限,卫青和霍去病只能共享这个名额了。
卫青的战绩主要是对匈奴,七战七胜,击溃了匈奴的主力。最后的胜战是远征漠北,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俄罗斯贝加尔湖)。”
封狼居胥已经成了中国武将北伐的最高理想。
可以说从卫青之后,匈奴对汉朝的军事优势整体上被逆转了。最后残余的匈奴人西奔,驱动了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西逃,最终颠覆了西罗马帝国。
五、陈庆之和李存孝谁厉害?
优质答案1:
陈庆之厉害。
虽然陈庆之和李存孝所处时代不一样,但从历史事件和战绩,战例可以分析出他们的对比。先说陈庆之, 南北朝时南朝名将,白袍军7000,治军严谨,军队听指挥。陈庆之自己骑射一般,但精通兵法,非常善于寻找敌人弱点,冷静观察形势来使用谋略,逼实击虛,能服众,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与同僚关系也不错。白袍军以精锐步兵为主。
再说李存孝,本部飞虎军500,五代十国第一猛将,先锋不二人选。粗通谋略,会埋伏,追击战打得好。冲阵总能成功, 武勇无双。但对时势认识不清,做事冲动。喜欢居功自傲,与同僚关系差。
优质答案2:
陈庆之本身是个儒将,七千人横扫北朝 ,运筹帷幄。李存孝是个武将,勇力爆棚,但是和陈庆之比起来差很多。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