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夫人,倾国倾城,为刘备夫妇之间的爱情结下了幸福之路。她是三国时期一位传奇的女性,她的美貌、善良以及为刘备生下阿斗的伟大贡献,让她成为那个时代最为瞩目的女性之一。甘夫人就像一束光,照耀了整个三国时代。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於此矣。
刘备子嗣不多,妻室却不少。
子嗣不多是因其颠沛流离、屡遭倾覆。男丁存者唯三:后主、梁王、鲁王。
由于梁、鲁二王生母无载,故刘备后宫存其姓名者,唯有甘、糜、孙、吴四位夫人。
甘氏与吴氏被尊为皇后,自有传;孙氏与糜氏却不见书载。史家怪之。
麋夫人不闻与谥,史亦不为立传,何也?--《三国志补义》
本文旨在剖析甘、糜、吴三位夫人的幕后故事。
注:因之前写过孙夫人系列,故本篇不再涉及。
结合多方材料,大致可推断出:
甘夫人是曹操为“控制刘备”而赐婚的女眷,故虽为后主之母、而记载甚少。
糜夫人最晚在建安五年(200)便死于曹操之手,因此失载。
吴夫人年事已高,全系政治婚姻。
本文共 4500 字,阅读需 9 分钟
刘备的妻室
做刘备的老婆,是三国汉季的头号高危职业。
刘备有枭名,不能久屈,反复无常,是各路诸侯的共识。
诸将谓(吕)布曰:“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 --王沈《魏书》
因此,“刘备背后的女人”也就特别难做。
如果说当代女性做丈夫的贤内助,代价是“放弃职场”;那汉末女性做刘备的贤内助,代价便是“放弃生命”。
刘备逃亡时,对久在身边的糟糠之妻,毫无怜悯之情。每次均与亲信单骑而走。
有记载可考者,刘备在赤壁之战(208)前,曾连续四次抛妻弃子,轻装亡命。
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蜀书二 先主传》
(惇)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蜀书二 先主传》
(曹公)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魏书一 武帝纪》
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魏书九 曹纯传》
发展到后期,连诸葛亮也习惯了刘备的节奏,紧随其鬼畜步伐,日行千里。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蜀书二 先主传》
刘备的妻室,两次丢给吕布、两次丢给曹操。丢给吕布时的、被成功救回;丢给曹操的、则彻底失去记载。
罗氏写小说时,为了美化蜀汉君臣的形象,美其名曰“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 第十五回》
备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我前后寻思半晌,“亲情”与“友情”似乎并不矛盾,二者是如何形成对立关系的?备虽无情,却也未曾说出如此 *** 的浑话。可知罗氏自作聪明、弄巧成拙。
因备“抛妻弃子”太过出名,导致鱼豢撰写《魏略》时,采纳了部分民间野史:
即刘禅被父亲抛弃,沿街流浪,还被人贩子卖到关中;最终被“好心人”收养,送回川地。
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魏略》
注:“卖”有“安置”的含义;但该条材料后文有“买得禅”为呼应。可知此处卖,当作“贩卖”解。
虽然该条材料因刘禅年龄问题、可信度极差;但刘备“视妻子如敝履”却天下闻名,以致魏人都深信不疑。
给刘备做老婆,在三国汉季大概是第一高危职业。
甘夫人的出身
昭烈甘皇后,大抵出自魏武赐婚。
关于三位夫人,因之前单写过孙夫人系列,故篇不再涉及。
主要谈谈甘、糜、吴三位夫人。
甘氏是刘备侧室,刘禅生母。死后被追尊为“皇思夫人”和“昭烈皇后”。
甘氏记载极少,最值得注意之处、是甘氏与曹操同乡。
二人同出沛国。甘氏是沛国沛县人,曹操是沛国谯县人。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蜀书四 后妃传》
以“先主临豫州”纳甘氏为妾的背景,可知彼时当在兴平元年(194)至建安四年(199)。
如考虑到后主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彼时刘备四十六岁。可知甘氏在荆州客居七年后,依然未过育龄。
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蜀书四 后妃传》
后主卒年六十有四,看《蜀书三》记载,罕有疾病。可知生母绝非“迫近生育上限”的高龄产妇,而是“正当其时”的青年妇女。
现代女性绝经期大约在四十五岁上下,战乱频仍且医疗卫生落后的三国汉季,女性育龄恐怕会结束得更早。
由此,甘夫人嫁给刘备的时间绝不会是在兴平前后,而是在建安之后。
甘皇后本传仅有140字。这比“因罪伏诛”的文昭甄皇后(280字)还简略。作为蜀后主生母的传记,未免吝啬得令人疑惑。
我在此大胆推测,甘氏实际是刘备降曹后(198),在备“数丧嫡室”的大背景下,被曹操“赐婚”的女眷。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与魏武同乡
彼时曹刘一家,刘备以万余部曲归降,被曹氏表为汉廷左将军,冠绝诸将,无出其右。
(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蜀书二 先主传》
而甘氏作为曹操同乡,正是联姻笼络的绝佳工具。
注:非物化女性,仅针对三国汉季的特殊环境而言。
这也能解释,为何甘氏随刘备南奔荆州,在十年后(207)依然能生育刘禅。
可推测其与备成婚时间相当晚,甚至很可能就在建安四年(199)。是年,曹刘合兵破斩吕布,而备随曹公入许。
这也能解释为何甘皇后本传“简略至极”。确有“不得不隐晦”的理由。
糜夫人的下落
糜夫人青年早逝,一无所出,故无传。
糜氏是东海豪族糜竺之妹。竺与备深相交结,是迎备牧徐州的佐命元勋。
糜氏嫁备,当在建安元年(196)。是年刘备与袁术战于石亭,而下邳为吕布劫夺。备亡失妻子,糜竺借机献妹,复以金银财货提振士气。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蜀书八 糜竺传》
考虑彼时(196)备在下邳的家小已经沦陷,故糜夫人成婚时,地位无疑是“续弦正室”。
可怪之处就在此。
糜夫人无传,甚至在后妃传中都不见提及。仅在《糜竺传》中一笔带过。《三国志》中竟仅见一次。
可能性有二。其一是糜芳叛逃东吴,故糜夫人受累无载;其二是糜夫人未及生育便早亡,故无可记载。
竺见待甚隆,甚至被慰以“兄弟罪不相及”,因此夫人并非被糜芳连累而失载。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蜀书八 糜竺传》
可知,糜夫人是青年早逝,因此无载。
由于糜夫人仅见其名、却无任何相关记录,故无法明确断定死亡时间。
但卒年亦不难推测。有两个可能节点。
其一是建安三年(198)高顺攻小沛,其二是建安五年(200)刘备叛曹公。
高顺攻备,尽虏其家眷。以“吕布恶备”的描述看,糜氏很可能死在当时(198)。
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蜀书二 先主传》
但同年曹公东征,与备共击布,“复得其家眷”;因此糜夫人亦有生还可能。
建安四年(199)刘备借东征袁术的契机、叛于下邳。翌年(200)曹公东征,虏其妻子。即所谓“先主数丧嫡室”。糜夫人即使前年侥幸生还,此时也必定被杀。
先主数丧嫡室,(甘夫人)常摄内事。--《蜀书四 后妃传》
当然,我始终认为,“虏其妻子”是一种春秋笔法。因建安二年(197)曹公败于张绣后,痛定思痛,坚决贯彻“质押降将家属为质”的军事政策。
(曹)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魏书一 武帝纪》
因此建安四年(199)刘备奉命东征时,其妻子家小必然留置许县。绝不可能“携家眷出征”。若如此,岂不是鼓励将领叛乱?
最大的可能,即刘备东征时家属即“囚质许县”,叛乱之后尽数被杀。根本不会有“曹公虏其妻子”的必要。
那刘备身边是否有随军家属呢?
有。
与曹操同出沛国的甘夫人,即刘备的随军家属。之后甘氏随备投袁绍,又南下荆州。
从糜氏的悲惨下场可知,“随军家属”甘夫人、大概率就是曹操作为联姻手段、赐给刘备的女眷。
糜氏死于建安五年(200),另有佐证。
即彼时糜竺担任嬴郡太守、糜芳担任彭城国相。二人皆“去官”随刘备周旋。
嬴郡(糜竺)是从泰山郡划分出的新辖区,是袁绍“遣骑助备”的必经之路。
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魏书六 袁绍传》
彭城(糜芳)则恰好遏阻了下邳到小沛的道路。刘备顺利从下邳西进小沛合兵袁绍,可知糜氏兄弟必随其共叛。

徐州之乱(199)时二糜位置示意图
二糜叛变,使得作为人质的糜氏,对曹操而言、彻底失去利用价值。“不见记载”也就很好理解了。
新设未几的嬴郡亦废,无疑是糜氏“遭到清算”的另一反映。
嬴郡盖分泰山所置。竺既去官,嬴亦旋废,故《晋志》不及之。--《廿二史考异》
多提一句,“关羽护嫂走单骑、赵云长坂救夫人”等桥段,纯粹胡扯。糜氏根本不在其中。千里走单骑是真,护嫂是假;长坂身抱弱子是真,护卫糜夫人是假(赵云护卫的是甘夫人)。
糜氏大概率死于建安三年(198),至多活不过建安五年(200)。
吴夫人的年龄
吴夫人是刘瑁孀妻,年龄极老,甚至可能比刘备都老。
吴氏有贵人相,刘焉入蜀,使相士寻觅有“皇后之相”的女子,收为儿媳。刘焉四子,彼时唯有三子刘瑁随从身旁。故为瑁娶之。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蜀书四 后妃传》
注:刘焉原定继承人是刘瑁而非刘璋。彼时璋在长安为质。非本文重点,不多展开。
因刘焉在初平二年(191)即大作乘舆(即皇帝专用马车),被荆州刘表弹劾。可知彼时其已有自立之心。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蜀书一 刘焉传》
故吴氏与刘瑁成婚,当在初平二年(191)前后。
刘备攻陷成都在建安十九年(214),离吴氏初婚已过去二十余年,离丧偶孀居也过去六年。若吴氏与前夫有子嗣,恐怕彼时都已成年。
注:瑁死于建安十三年(208)。
吴氏有大贵之相,刘备娶之
瑁与备平辈。若吴氏初婚时年龄二十余,其实际年龄便与刘备不相上下。
注:两汉女子,十四五岁出嫁屡见不鲜。但吴氏婚姻,是出自“贵人之象”,未必遵循早婚传统。
吴氏命格大贵,望风承旨的幕僚、便劝备“纳之”。备早有帝王之志,故不嫌吴氏年老,欣然娶之。
其纠结问题不在年龄,反倒是“伦理辈分”之事。
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蜀书四 后妃传》
注:晋文公娶怀嬴,故太子圉妻。太子圉即怀公,文公侄。
吴氏与刘备的婚姻,不仅是政治婚姻,更是备帝王野心的外在反映。吴氏年龄问题,常被忽略,故在此提及。
小结
刘备妻妾众多,留存姓名者唯四。
讽刺之处,是四人与刘备皆无甚感情,倒也颇符合其“漠视女眷”的特点。
备三子二女,二女丧于曹纯;而后主之外二子、居然生母无载,连姓都没留下来。
可知女眷在备眼中,不过“传宗器具”,委实微贱。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蜀书四 后妃传》
以刘禅生年(207)可知甘氏成婚大约就在刘备入许前后(199)。而甘氏的“谯沛出身”以及“随军家属”待遇,无疑指向其为曹操赐婚。
因此甘氏以“昭烈皇后、后主生母”之尊而本传极略,区区百字,也便理所当然了。
糜夫人是东海富贾的政治投资。成婚未几,因兄长跟随刘备叛乱,从此人间蒸发。下场亦可悲。
孙夫人骄豪,使侍婢百人执刀侍立,以致刘备行房而“心常凛凛”,成婚多年一无所出。备入川,权妹挟刘禅东奔江左。同床异梦,形如寇仇。
至于穆皇后吴氏,则是刘焉儿媳、刘璋寡嫂、刘瑁孀妻。其真实年龄,大约与备不相上下。而成婚原因,竟是因吴氏有“贵人之象”,符合古人祥瑞谶纬的心理需求。
好色多变如曹操,临终尚知“卖履分香”,为女眷身后所计。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魏武遗令》引自《宋书·礼志二》
而刘备妻妾,未闻有“专擅之讥”,亦无“干政之祸”,却被弃若敝履、屡遭荡覆;乃至诞育皇子而不书姓名。咄咄怪事,自古未闻。
备虽雄主,但其“善任知人”之心,却只分给了关、张、葛、法等手足心腹。
为夫如此,对妻室而言,不啻为人间悲剧。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