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同治帝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_智...

 内涵001   2023-04-29 23:20: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被立为太上皇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九年间,经历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摧毁、甲午战争失利、洋务运动的兴起等各种历史事件。同治帝是一个文治皇帝,重视治国理政,在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然而,他在年幼登基的情况下,政治实权被母后慈禧太后所掌握。同治帝于1875年过世,享年20岁。他的陵墓位于清东陵中的定陵。

1、清东陵有哪些皇帝?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1个皇帝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共计161人。

2、清东陵是谁的陵墓?

优质回答1:

清东陵规模宏大,是清代帝王陵寝。

陵区内的建筑规制和布局大致相同,均是依照清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的孝陵而建造的。

沿昌瑞山南麓,依次修建了帝陵、帝后陵和妃子陵(另有公主园寝1座)十五座。其中五座帝陵,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之母)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和孝钦显皇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五座妃园寝,即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费园寝、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另外在马兰峪东部有公主园寝一座。东陵共埋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及妃、嫔、福晋、皇子、格格等,共161人。

优质回答2:

        关外清东陵在辽宁沈阳,是努尔哈赤的墓。努尔哈赤即清太祖。

        关内清东陵在河北遵化是清朝皇家墓地,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以及众多的皇后,皇妃,阿哥,格格等,在陵墓墓地围墙外的主门外附近还有一个是孝庄的陵墓。

优质回答3:

答:清东陵是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马兰峪的一座清朝皇陵,称为清东陵,保定易县的清皇陵称为清西陵。

清东陵共安葬了清朝的五位皇帝,分别是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另外还安葬了15位皇后,136位嫔妃,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

优质回答4:

清东陵是清朝五位皇帝的陵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3、同治陵墓?

优质回答1:

同治帝年少,生前一直未建陵寝。光绪元年二月,慈禧太后才选择了清东陵风水墙内的双山峪为穆宗万年吉地,并确定陵名为惠陵。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

优质回答2:

清朝皇帝同治帝的陵墓在清东陵

4、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关系复杂不复杂呢?

优质回答1: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复杂,但是仔细捋一捋还是很好弄明白的。先看一下图。

首先说一下简单的,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因为生下载淳(也就是同治帝),母以子为贵,后来咸丰帝死后,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所以慈禧被封为生母皇太后,为了区别另一个皇太后(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慈安皇太后),慈禧称为西太后,慈安称为东太后。

所以,慈禧和咸丰皇帝是夫妻关系,咸丰帝生前还是比较宠爱慈禧的,就和唐高宗宠爱武则天一样。咸丰是道光皇帝的四儿子,那么慈禧就是道光的儿媳妇啦!

同治和慈禧的关系也好说,他们是母子关系啊!

其实这里面也就光绪比较复杂一点。

光绪皇帝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是咸丰帝的弟弟,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本来载湉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可是谁让他的堂哥同治帝十九岁就挂了,挂了就挂了白,可是同治帝无后。

这就难办了,同治帝是咸丰皇帝的唯一儿子,所以握有实权的慈禧太后(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提议由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承大统,慈禧选择不到四岁的载湉继位,除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再次垂帘听政,还有一层原因就是载湉是自己妹妹的儿子,载湉这样即是自己的继子,又是自己的亲外甥,这样就亲上加亲了,所以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光绪的父亲和咸丰帝是亲兄弟,所以慈禧还是光绪的婶婶。

最后,说一下溥仪和慈禧的关系。

溥仪能当上皇帝也是多亏了慈禧,光绪皇帝于1908年冬天病重,慈禧太后也生病了。所以慈禧不得不再立新帝,而这时候大清国风雨飘摇,在这动乱之际,应该立个年长者比较好。可是慈禧太后认为自己的病没事还想继续掌权,又一次立了三岁的儿童为帝,也就是宣统皇帝,末代皇帝溥仪,并且让老实的载丰(溥仪的生父)当摄政王辅佐皇帝。

慈禧这样做主要是看中的载丰没有野心,比较老实可靠,这样不会和自己争权。然而慈禧做完这些事情,先是光绪皇帝驾崩,然后自己也于第二天去世,两个人一前一后,不禁让人疑惑,后来很多人都说光绪是慈禧太后毒死的,至于是不是现在无从得知。

溥仪其实和慈禧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有的话也只是宗亲关系,因为溥仪虽然是醇亲王奕環的孙子,光绪皇帝的侄子,但是溥仪的奶奶不是慈禧的妹妹,而是刘佳氏,所以慈禧和溥仪没有血缘关系。按宗亲关系,溥仪应该叫慈禧为四奶奶,然后溥仪的母亲是慈禧宠臣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的干女儿,所以溥仪还应该叫慈禧为“干姥姥”。优质回答2:

首先慈禧与道光、咸丰、同治的关系并不复杂。咸丰是慈禧的丈夫,道光是咸丰的四子,所以道光是咸丰的公公,而同治则是慈禧的儿子。如此,四者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明了。



唯一复杂的就是慈禧与光绪、溥仪之间的关系。因当年同治、光绪皆无子,所以皇帝只得从皇族的旁系中选出皇帝。而此时慈禧又太恋劝,她不舍的放权,希望有生之年都能执掌这偌大的大清帝国,所以她选皇帝都从与她血缘相近的亲属中选择。而如此做自然也就造成了慈禧与光绪、溥仪的关系变得极为的混乱。



光绪

光绪与慈禧存在着2种伦理关系和1种法统关系。在伦理关系上,首先光绪的生母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慈禧是光绪的姨妈。同时光绪生父奕譞又是道光的儿子,乃是咸丰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也就是说慈禧又是光绪的姑母。

而在法统上的关系,1874年光绪被慈禧扶上皇帝宝座,此时慈禧为了名正言顺的继续执掌大清,她就将光绪过继给咸丰为子,如此慈禧就成为了光绪法统上的母亲。



溥仪

溥仪与慈禧也存在着2种伦理关系和1种法统关系。在伦理关系上,溥仪的生母幼兰是慈禧的养女,也就是说溥仪是慈禧的养孙。同时溥仪的生父载沣是咸丰的侄子,也是说溥仪又是慈禧的侄孙。

而在法统上的关系。同光绪一样,1909年溥仪就慈禧扶上帝位后,慈禧为了便于掌权,也将溥仪同时过继给光绪和同治为帝,如此慈禧就成为了溥仪法统上的祖母。


总的说慈禧之所以会与光绪、溥仪的关系变得如此的复杂至极,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清朝自咸丰后,就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中,那就是自同治后,三代帝王皆无所出,连一个女儿都没有。

遥想当年康熙、乾隆二帝子嗣多达数十个,而就算是道光也亦有九子,他们选后继之君都是在愁该选哪个儿子。而自咸丰时,选后继之君倒不用烦了,因为就只有同治一个儿子,当然此时好歹是有儿子继承,可是自同治之后,连儿子都没有,只得从旁系挑选。



那自然是从旁系挑选,因清朝实行内部通婚,妃子基本上是从蒙古的几大族,及满族的八大姓中挑选,所以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一些侄子,侄孙做了皇帝,再加上清朝作为挑选出来的新君,多是要过继给故去的君主的,因此关系也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其二、慈禧的原因。众所周知慈禧自掌权后,就从未放弃过权力,她历经三朝,清朝大权一直都在她的手里,而她之所以能够执掌如此久的权力,究其原因在于她选的皇帝都是与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当时慈禧在选皇帝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不是候选者的能力如何,而是能不能让她可以继续的名正言顺的掌控清朝大权。如此在选皇帝的时候,慈禧都有意无意的去考虑与自己血缘关系相对亲近的子嗣。就这样光绪、溥仪相继被挑选出来,光绪是自己妹妹的儿子,溥仪是自己养女的儿子。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也就造成慈禧与光绪、溥仪的关系变得极为的复杂,或是侄子,或是侄孙,或是儿子。

优质回答3:

慈禧太后与这些清朝皇帝的关系非常复杂。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关系:

  1. 道光皇帝:慈禧太后最初进入宫中时,是在道光皇帝的统治期间。慈禧太后并不受道光皇帝的喜爱,他们之间存在一些矛盾。道光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成为了年幼的儿子咸丰的摄政王。
  2. 咸丰皇帝:咸丰是慈禧太后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慈禧太后担任摄政。慈禧太后与咸丰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但也存在一些摩擦。
  3. 同治皇帝:慈禧太后在同治年间担任摄政,与同治皇帝的关系比较良好。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再次成为摄政。
  4.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在光绪年间担任摄政,但与光绪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光绪皇帝曾试图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但最终失败。
  5. 溥仪(即“末代皇帝”):溥仪是慈禧太后的外孙,也是最后一个清朝皇帝。慈禧太后在溥仪年幼时担任摄政,但与溥仪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与这些清朝皇帝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到权力、家族、个人利益等多个方面,有时候是紧密合作,有时候又存在矛盾和争斗。

5、同治帝的皇后是否真的怀有他的遗腹子,真的被慈禧除掉了吗?

优质回答1:

大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在同治帝继位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选秀大典上,一位叫做阿鲁特氏的蒙古女子在慈安太后推荐和同治皇帝钦定下成为了大清王朝历史上倒数第二位皇后,这位蒙古出身的姑娘是清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阿鲁特氏皇后,也是满蒙联姻制度下清朝最后一位迎娶的蒙古皇后。

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入宫到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崩逝,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实际上只坐了三年不到,她与同治皇帝的婚后生活实际上也就仅有两年时间。同治皇帝最终无子而终而使得同辈的光绪帝继位,而作为尴尬的寡嫂居于宫中的阿鲁特氏因不看忍受慈禧太后的迫害而选择了自尽。但是在阿鲁特氏死后,始终有着一种说法,说阿鲁特氏去世时已经怀有身孕,慈禧因为恐阿鲁特氏日后诞下皇子继位而使自己成为无法垂帘的太皇太后而除掉了阿鲁特氏,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呢?

荒嬉的同治皇帝: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同治皇帝恐怕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活在母亲的威严之下,几乎从未掌握过王朝的实际权力,相比与其有着同样经历的光绪皇帝而言,同治皇帝的表现似乎就更差劲了,同治帝从小不爱学习,言谈举止轻佻,这样的人在承平时期做个守成之君都还勉强,要应付晚清时期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就明显不合格了。然而因为他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所以从出生到继位根本没有任何压力。这也是间接造成同治皇帝“不争气”的原因。根据历史记载,同治皇帝直到16、7岁时仍然无法独立读懂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要知道,他的先祖康熙皇帝14岁就已经独立处理朝政事务了!

集体守活寡的后宫:

同治十一年,17岁的同治皇帝终于举行了大婚,皇后阿鲁特氏出身名门,其父崇绮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除了阿鲁特氏外,同治皇帝还迎娶了一妃二嫔和一位贵人,加上皇后,同治帝的后宫共有后妃5人。这五人中,同治皇帝最宠爱的就是知书达理、端庄贤惠的皇后阿鲁特氏,但是因为阿鲁特氏并不是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选,所以慈禧便强迫同治皇帝宠幸自己当初坚持立为皇后不成而“屈居”慧妃之位的富察氏,但是同治皇帝根本不喜欢富察氏,但又不能和心爱的皇后在一起,因此在同治帝大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宫中的太监们经常能看到这位年轻的皇帝一个人独宿在养心殿。而同治皇帝的一后四妃,则普通守活寡一样在各自的宫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含恨而死的阿鲁特氏:

十七八岁的年轻皇帝,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大婚之后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时间一长,难免耐不住寂寞,因此同治皇帝便在恭亲王之子载澄的撺掇下出宫,并经常流连于京城八大胡同等暗娼之处,没过多久,同治皇帝便染上了梅毒,慈禧太后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给皇家遮羞,因此授意太医按天花的病症治疗,反而是越治越重,没过多久,同治皇帝便龙御归天了。据说同治帝死后,皇后阿鲁特氏已经怀有身孕,若阿鲁特氏生下皇子,她便是皇太后,而慈禧也成为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健在的情况下,没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所以,慈禧为防止大权旁落,于是便逼死了皇后阿鲁特氏。连同清朝最后一位皇子,也胎死腹中。

虽然在流传至今的清宫档案中查不到阿鲁特氏怀孕的只言片语,但是这却极有可能是被当事人抹去的历史。而我们后人,只能根据历史留下的只言片语,去推断还原当初的真相,但是,真相也有可能永远都无法解开。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优质回答2:

这事需要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嫁入宫中说起。

阿鲁特氏一开始,就很不得慈禧待见,为什么这样说呢?

同治皇帝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同治帝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_智...-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阿鲁特氏剧照)

一、选后风波。

清朝宗室一向盛行早婚,一般男子在14岁之前,已经成了家,然而同治却拖到17岁才成婚。

这中间的原因,正是他的生母慈禧迟迟不想归政,毕竟只要同治成婚,就意味着他成人可以亲政了,所以慈禧总是找各种理由,阻挠儿子成婚。这样拖来拖去,就拖到了17岁。

朝野对此议论纷纷,就连慈安太后也多次过问。迫于压力,慈禧只得让同治成婚。

同治选后是大事,慈安和慈禧身为两宫太后,自然要替他把关。

在众多八旗秀女中,慈禧看中了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

富察氏柔顺听话,看着是个好摆布的女子。

慈安则看中了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才貌双全,自幼便受到极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稳重端庄,很有母仪天下的气质。关键是,她还比同治大两岁,如果做了皇后,必能对同治多有教化。

同治亦和慈安的意思相同。所以尽管慈禧一再旁敲侧击,想左右他选后,但他还是选定了阿鲁特氏。

慈禧好生气恼,觉得同治和慈安一条心。再说。郑亲王端华可是她的政敌(咸丰临终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之一,后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所杀),同治却故意挑阿鲁特氏做皇后,分明是故意和她作对。

因此,心胸狭隘的慈禧,难免迁怒于还未过门的阿鲁特氏。

(慈禧剧照)

二、三观不合。

早在咸丰在世时,咸丰便很喜欢戏曲。在宫中还养了优伶,常常让他们唱戏。

慈禧那时候学了些南方小曲,取悦咸丰。

待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成了戏迷,常常让戏班子在宫里演戏给她解闷。

逢到这种时候,阿鲁特氏都不来陪慈禧看戏。

慈禧好几次命人叫她来看戏,她才不得不来。但舞台上的眉来眼去,男欢女爱,在她看来都是有失礼法的行为,于是她常常“回首面壁不欲观”。

后来,慈禧再命人叫阿鲁特氏来看戏,她便不肯听从了。

这样一来,慈禧着实着恼,为什么呢?

其一,阿鲁特氏竟敢违逆她的命令。其二,阿鲁特氏的行为,无疑是鄙视慈禧,认为她格调低俗好淫乐。

再加上阿鲁特氏虽谨小慎微,对慈禧处处尊重有礼,但由于她耿直不肯逢迎,并认为自己是“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所以坚持不肯对慈禧阿谀奉承。

清朝祖制,唯有皇后才有资格走大清门,其他嫔妃只能由神武门入宫。慈禧对此一向很忌讳,结果当太监把这席话回报给她后,她认定阿鲁特氏是藐视她,于是愈发恨之入骨。

(阿鲁特氏和同治剧照)

三、横加干涉。

阿鲁特氏和同治情意相投,两人婚后恩爱非常。

慈禧见此异常气恼,便有意要将这对爱人分开。

慈禧召来同治,对他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

意思是要同治多与慧妃亲近,而阿鲁特氏不识宫中礼节,得多学习才好。所以不要去皇后那里,免得妨碍她学习。

同治不满慈禧的干涉,但也无可奈何。为了表示反抗,他索性搬到乾清宫,从此哪儿也不去了。

慈安见状,为了安慰阿鲁特氏,便常召她作伴。

有时,同治到钟粹宫问安,遇到阿鲁特氏,两人必是十分欢喜。

结果慈禧听说后,认定慈安笼络阿鲁特氏和同治,心里更生憎恨。见阿鲁特氏对同治笑脸相迎时,便恶言恶语,说她“狐媚以惑主”。

此时的同治,虽亲政但大权依然在慈禧手中,既不能施展抱负,婚姻生活又被横加干涉,因此同治生了重病。

由于慈禧早就下令阿鲁特氏不准亲近同治,所以当阿鲁特氏听说同治病重后,心焦不已,却又不敢前往探望。然而这样做,却又招致慈禧的谩骂,说她“妖婢无夫妇情”。

后来,同治病势垂危,阿鲁特氏大着胆子悄悄去看他。

她一边为同治擦拭身上淋漓不止的脓血,一边忍不住向同治哭诉慈禧对她的种种刁难。

谁知,同治身边的太监,立刻把这事汇报给了慈禧。

就在同治安慰阿鲁特氏时,慈禧破门而入,一把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往门外拖拽,并连声叫人,即命杖责。

所谓“杖责”,在后宫中往往适用于犯错的宫女或太监。施刑时,必须褪下衣裤。这是极尽羞辱的刑罚。

阿鲁特氏是一国之母,居然要遭受这样的 *** 。

病重的同治恨自己无能,不能保护阿鲁特氏,急气之下竟昏厥过去。

慈禧担心同治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会被天下人诟病,所以这才作罢。同时也勉强同意阿鲁特氏可以探望同治。

(李鸿藻剧照)

四、逼上绝路。

同治在生命垂危之时,开始考虑继承人的事情。由于惧怕慈禧作梗,便秘密召见了帝师李鸿藻。

由于事情紧急,阿鲁特氏也被召到病榻之前。

同治先问阿鲁特氏,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阿鲁特氏表示,她不愿意为了一个太后虚名,选幼子继承帝位,那样只会给江山社稷带来祸患。若为社稷着想,还是应该立年长有才能的人来承担这个重任。

听了阿鲁特氏这番通情达理的话,同治很欣慰,于是在和李鸿藻商量后,便由李鸿藻起草传位遗诏,决定立孚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譓的儿子载澍为继承人。

谁知李鸿藻为官老道,他深知慈禧才是大清的主宰,为了避免惹上杀身之祸,出了养心殿,立刻便带着密诏前去见慈禧。

同治去世后,慈禧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毁掉了传位密诏。她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便将醇亲王奕譞才4岁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子,同时把他立为继承人。

这样一来,阿鲁特氏就成了载湉的皇嫂。不仅不能被尊为皇太后,还失去了皇后的权力和地位。

阿鲁特氏无力应对这一切。她想到同治活着时,慈禧便对她肆意欺凌,如今同治不在了,再加上她又知道传位密诏的事情,因此,慈禧绝对不容她活下去,百般绝望中,忍不住成日啼哭不止。

崇琦心疼女儿,便上奏慈禧,希望慈禧能给指条路。

谁知慈禧看了奏折后说:“既然如此情深,何不追随皇帝而去!”

崇琦不敢拂逆圣意,入宫见到阿鲁特氏后,只是泪流不止,临走拿笔颤抖着在纸上写了个“死”字。

阿鲁特氏万念俱灰,最终绝食而死。

当然了,清宫历来迷案众多。关于阿鲁特氏的死,还有另一个版本。

据说同治去世时,阿鲁特氏已经怀有身孕。慈禧担心她会生下皇子,到时她就会被尊为皇太后,而自己就不能继续垂帘听政了。所以将她软禁于储秀宫,并阻断饮食,活活把她和腹中胎儿饿死了。

不过,这个说话也有问题。毕竟如果阿鲁特氏怀孕,清宫档案里一定会留有证据,然而并没有。没有证据,是她没怀孕,还是慈禧动了手脚。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慈禧为了能够继续把控政权,对儿子儿媳,也真是用尽了手段,让人不齿啊。

(参考史料:《清史稿》)

优质回答3:

据传,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怀有同治的遗腹子,被慈禧害死了,后人还追尊这孩子为末阿哥,但是这种情况可能性很小。



第一,同治皇帝十七岁大婚,十九岁驾崩,大婚到驾崩共两年零三个月,十月怀胎,如果同治生育能力强,他的孩子都该生出来了。

第二,同治皇帝有一个皇后,四个皇贵妃,他最喜欢皇后不太喜欢皇贵妃富察氏,而慈禧喜欢富察氏不喜欢皇后。慈禧插手同治的婚姻生活,同治很反感,干脆两个都不宠幸。不过,同治还有三个皇贵妃,她们不受影响,正常总得有一个开花结果的吧!实际情况是没有。



第三,皇后怀孕这样的事情对于皇家来说是大事,都会有详细记载,实际情况没有,即便是皇家记录被修改。当时应该有很多人知道。同治驾崩后,皇后整天以泪洗面,皇后的父亲请示慈禧怎么办,慈禧的回答,“随大行皇帝去吧!”如果皇后怀有龙种,有大清的血脉,慈禧的话等于杀死龙种,那时慈安太后还在,慈安才是大清之主,慈禧杀了龙种怎么向慈安交代!

第四,同治好玩,被恭亲王奕訢的儿子载澄带入花街柳巷,因为经常逛妓院染上了梅毒,当时没有青霉素,这种病无法治愈。同治带病上阵,生育能力一定受影响。



第五,同治皇帝的生父咸丰皇帝,31岁驾崩,在古代年龄也不算小了,他一共才生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还有一个儿子早夭。同治生育能力差很可能是遗传。

综上所述,同治的皇后有遗腹子,很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故事,目的是往慈禧身上泼脏水,可信度不高。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优质回答4:

同治帝的皇后是清代唯一一位阿鲁特氏皇后,最后一位蒙古族皇后。她19岁那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选秀时被同治看中立为皇后。不幸的是两年后(1875年)同治帝驾崩,不久她也离开了人间。有人说她是被慈禧害死的,死时肚子里还有同治帝的孩子,那么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同治帝)

咱们就从阿鲁特氏选后的最后一次竞选说起,当时最后一场竞争是她和富察氏二选一。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的意见不同,慈禧太后看中年纪较小的富察氏,她认为这小妞和自己年轻时的性格有几分相似,她活泼可爱比较果敢。可是,慈安太后认为阿鲁特氏聪明伶俐,记忆力超人,读书能一目十行,还会左手写出漂亮的大字,并且她和自己性格像似,她端庄贤淑,温柔大方,选她当皇后是最完美的。

(阿鲁特氏画像)

两宫太后都认为自己所选的皇后是最合适的,争执激烈,最后她们就让同治皇帝决定选哪个美眉。同治帝满心欢喜地选了阿鲁特氏。慈禧尴尬了,感到亲儿子和自己不一心。

阿鲁特氏出身名门,她是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肃顺的哥哥)的外孙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崇绮的女儿。婚后她和同治帝夫妻恩爱,但是她的婆婆慈禧却不喜欢她,经常找借口强迫同治帝疏远她,挑拨她和同治的关系。

按照祖训大婚后的皇帝都要亲政。1873年慈禧不得已同意同治帝亲政,但是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仍然抓住朝廷大权不放手。有个这样的母亲同治帝也是无奈,他常常感到心中郁闷,出宫散心就成了排遣方式,不料得了天花,在1875年1月12日驾崩,年仅19岁。

关于阿鲁特氏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自杀,另一种是说慈禧逼她自杀

慈禧不想当太皇太后,因为戴了太皇太后这顶帽子就得退休放权。她思虑再三就立了同治帝载淳的同辈、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自己的亲外甥、3岁的载恬为自己老公咸丰皇帝之嗣,让他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她便可继续垂帘听政。

但是慈禧的这种做法把阿鲁特氏皇后推向了尴尬、难堪的位置。对阿鲁特氏来说现在的皇帝是自己老公的姨表弟,自己却是个皇后,这样的处境让她感到很难自处,有辱名节。

再说同治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就把她这个儿媳视为眼中钉,现在同治皇帝不在了,慈禧更是讨厌她,处处刁难她。慈禧常常冷言、冷语、冷脸相对。阿鲁特氏失去丈夫又要面对这样的婆婆整日以泪洗面。

阿鲁特氏皇后的父亲崇绮,派人打听出了慈禧对自己女儿的意思,认为女儿只有死路一条。他只好无奈选择帮助女儿自杀。对于这件悲惨的往事,

启功(崇绮为启功的三外曾祖父)说皇后死志已定,叫来崇绮,问该怎么死。崇绮跪在外面,问“不吃行不行”,皇后说行,于是绝食而死。

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皇后绝食而死,和同治帝死亡间隔不足三个月,可怜这位蒙古族皇后香消玉损,年仅21岁。慈禧命令将其厚葬,谥号孝哲。也可以说慈禧是杀害阿鲁特氏皇后的间接凶手。
(崇绮)

另外阿鲁特氏殉死,也是受家族刚烈门风的影响。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每当想起女儿的死就会泪流满面。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西逃,崇绮护驾跟随。他的妻子在崇绮走后,怕受到洋人侮辱,就指挥仆人在屋内迅速挖两个大坑,全家老少13口,按昭穆为序,都进入坑内让仆人把他们活埋。仆人下不去手惊慌逃出。她独子葆初便点燃房屋,全家无一人贪生怕死,全部以身殉国。崇绮得到自己家室老小全部死亡的消息,悲痛欲绝。他又听说列强要弄死支持义和团的官员,他不想被鬼子捉住受辱,就选择效忠国家。留下绝命词:

“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

吊死在莲池书院。

由此看出阿鲁特氏全家都是刚烈之人,阿鲁特氏皇后在自己身处尴尬地位和慈禧的冷言冷语下而自杀也很有可能。

关于阿鲁特氏被慈禧逼死这种说法不靠谱。

阿鲁特氏死前慈安太后尚在世,慈禧只是个小妾,虽然年长慈安两岁,但总是称呼慈安“姐姐”,朝中大事都是慈安说了算。没有慈安的允许慈禧不敢下令让阿鲁特氏自杀。
同治皇帝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同治帝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_智...-第2张图片-东江百科

(慈安太后)

多方认为她是伤心过度自杀。《翁同龢日记》写有:“嘉顺皇后卧疾已久,今益剧矣”,清代官方则称“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

阿鲁特氏死前是否怀孕

有野史说,同治帝死时,阿鲁特氏皇后怀有身孕,不想当太皇太后的慈禧要逼死她。

但是,清朝有宫规规定,凡事后宫嫔妃如有怀孕的人员,都会被朝廷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增派太医和仆人照顾,每天的生活细节都会记录在案,但是清朝医案记录里并没有关于阿鲁特氏皇后怀孕的记载。所以推测阿鲁特氏并未怀孕。

综上,阿鲁特氏皇后的死确是自杀身亡,她的死亡和慈禧有很大关系,但她死前并未怀孕。
本文地址:https://www.neihan001.com/zyfx/119523.html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