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虽然它们都与冬季有关,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立冬标志着秋季结束,冬季开始,而冬至则是冬季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同时也是阳历中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而立冬则只是在时间上标志着季节的变化。
一: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之处
当然不一样了,区别大了,这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节气。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冬天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立冬和冬至分别指的是两个节气,不过都是冬天的节气。
1、立冬和冬至的日期不同立冬一般是在每年公历11月7日到8日之间,而冬至则是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这两个节气差了一个多月,在时间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立冬是连接着秋天的,霜降之后天气逐渐变冷,然后很快就会迎来立冬。对于广大北方人来说,立冬其实并没有那么冷,和霜降时差别不是很大,这是一个过渡的阶段。
而冬至是一年的冬天过到了一半,这预示着每年最冷的时候要到了。冬至基本上就进入特别冷的时候了,每年的数九天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算起的。
2、立冬和冬至的气温差别比较大上面也说了,立冬其实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阶段,人们虽然感觉气温下降了,但是每天尤其是中午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秋天的温暖的。就拿我所在的北方来说吧,一般立冬时我们这里每天的最高气温应该是在零上十度以下、零度以上。这个温度白天的时候其实算不上特别冷,尤其中午太阳比较好的时候还是挺温暖的。
冬至就是数九天的开始,到了这个节气温度一般都会降到零下,白天最高温一般也就是零度左右。而且冬至之后气温会越来越低,一天比一天冷得厉害。
3、立冬和冬至昼夜长度不同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学过,每年有两天一个是白天最长的,一个是白天最短,这两天一个是夏至、一个是冬至。冬至这一天是每年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之后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长。
而立冬时,相比较起来比冬至那天的白天时间要长一些,从立冬到冬至昼夜长度差别越来越明显。
很多人混淆了立冬和冬至其实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天都是要吃饺子的。其实对于北方人来说,每一个节日都恨不得吃饺子。而立冬和冬至这两个节气名称又有些像,有些生活在南方节气不分明的人就搞不清楚其中的差别。
其实二十四节气主要也是北方人在用,黄河流域越往南气候变化越不明显,他们很少能用到这些。
立冬和冬至不一样,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一、时间不同
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
二、气候特点不同
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第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三、民间习俗不同
立冬补冬: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
冬至进补: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
扩展资料
冬至的习俗
1、祭祖: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2、吃冬至团:在南方一些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
4、用九层糕祭祖: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5、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二: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吗
1. 立冬和冬至的时间不同。立冬时间在公历每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而冬至时间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22日。
2. 这两个节气的含义不同。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冬至,表示冬天到了,此时的天气变得寒冷。
3. 气候不同。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三月由这一天开始。而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4. 习俗不同。立冬很多地方会举办一些活动,如迎冬,贺冬,吃水饺。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也有吃饺子的习俗。
三: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嘛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明天北京时间11月8日1时24分将迎来“立冬”节气。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进入“立冬”节气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日趋明显。在24节气中,有很多人往往分不清楚立冬和冬至这两个节气,那么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立冬后还能种哪些蔬菜?

有些人往往分不清立冬和冬至,其实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
1.意思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日期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公历上一般在11月7日前后。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
3.气候不同
从气候上说,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而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4.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二、立冬都能种些什么农作物呢?立冬时节,日照时间变短。但因此时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和煦的“小阳春”天气,不但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很多蔬菜都能种植:
①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11月上旬)。
②越冬芹菜定植(11月上旬)。
③越冬菠菜播种(11月上旬)。
④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定植(11月上中旬),香椿定植(11月上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播种育苗(11月中旬),秋冬茬韭菜开始收获(11月上旬)。
⑤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定植(11月中下旬)。
另外像西兰花、小白菜、生菜这些菜也是可以种植的。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