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生平简介莎士比亚的故事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莎士比亚生平介绍

 内涵001   2023-04-29 12:15:07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英语文学的巅峰之作。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并于1616年去世,他创作了数十部戏剧和诗歌,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等代表作品。他的作品探究了人性、爱情、政治和权力等主题,至今仍对后代文学、戏剧及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一:莎士比亚简介 生平事迹

莎士比亚在短促而匆忙的一生中,一共写下了两首长诗,四首杂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七个剧本。如果把过去有争议而现在通过科学手段证明确是他写的《托玛斯·摩尔》也算进去,那就是三十八个剧本了,这是人类一笔最可宝贵的财富。但是在他生前,虽然受到人民欢迎,作为演员作家,却并未享受到多大荣誉。死后,他一直沉睡了一百五十多年,默默无闻。十八世纪中叶,才有人去凭吊他,那是由于著名演员加里克提倡的结果。到这时,也只有少数学者开始对他进行研究。几乎又沉默了一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才对他狂热起来,成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大文豪、大诗人,而世界性的一门热门科学——莎学,也由此形成。可是与这幸运的同时,却又产生了一种不幸,盛名之下,引起不少人对他的怀疑、否定,甚至贬辱。但这些只不过是学者们的无聊的谬说,耸人听闻而已。每遇到有人攻击或诽谤时,马克思、恩格斯都奋起迎击,严厉驳斥,保卫莎士比亚这一人类共有的伟大遗产和骄傲。诚如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戏剧家本·琼生所说,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二:莎士比亚生平介绍简介

毕加索和莎士比亚,都是人类文艺界的天才。毕加索是西班牙大画家,他生平作画4万多幅,非常高产,他的《和平鸽》,《格尔尼卡》等,都是传世名作。莎士比亚是英国大剧作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他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李尔王》,《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等等,让人百读不厌。

三:莎士比亚的身世简介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莎士比亚的故事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莎士比亚生平介绍-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文/马家骏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艾汉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他父亲约翰在未来作家出生前12年弃农经商,定居在这个镇子上,5年后当了镇长。他母亲玛丽是个小地主的女儿,生了10个孩子,威廉是第三个,前两个姐组均早夭。莎士比亚7岁上文法学校,主修课是拉丁文,但他对古代语言始终不精通,偏爱读史、地、文学、科学书籍。他13岁时,家道中落,父亲破产,他也辍学。莎士比亚18岁上不得已而同离镇二里远一家富农的女儿结婚。妻子安妮·哈瑟维比他大8岁,年底结婚,半年后就生了女儿苏珊娜。又两年生了双胞胎女儿朱迪丝和儿子哈姆奈特。莎士比亚21岁时,为家庭生计,去了伦敦。

在伦敦,他在贵族办的剧团中工作,当过演员,26岁时写了《亨利六世》,演出十分成功。“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格林影射讽刺莎士比亚是“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暴发户式的乌鸦”。但莎士比亚顽强努力,28岁誉满伦敦戏剧界。30岁后他一直在受宫廷大臣庇护的波贝芝剧团工作,并成为剧团股东,他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1597年他在斯特拉福镇买了当地最大的石厦。1596年他父亲获贵族称号,父子都成了绅士。也在那年他父亲和11岁的儿子哈姆奈特相继死去。1599年,在他资助下,波贝芝剧团修建成了环球剧院,莎士比亚差不多每年都写出一两部新作上演。这座环球剧院在1612年演出莎士比亚最后一个剧本《亨利八世》时被大火烧得净光。

莎士比亚在伦敦时爱过一个黑皮肤的女子,他的十四行诗集的后半部,多是献给这个女人的,但她是谁?始终没有人考证出来。

1610年,他回到故乡。晚年,他身体欠佳,立过遗嘱。1616年4月23日即他52岁生日那天,莎士比亚逝世。英国将4月23日定为“莎士比亚节”,在这天,演出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已成为世界文豪。中国已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集》和《莎士比亚全集》,成立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1986年在北京、上海举行莎士比亚纪念活动,并上演了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剧。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一)莎士比亚的剧作年谱与分期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三十九部戏剧。在他生前没有经他同意,有人出版过几个剧本的“盗印本”。直到他死后七年,才由两位演员和本.琼森等整理出较完整的剧本来,1623年正式印了36个剧本,后来加上《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构成他的长期被认定的全部剧作。1930年,英国莎学家钱伯斯排列出了莎剧的年谱,后人又整理为:

1590——《亨利六世》第二部、第三部。

1591——《亨利六世》第一部。

1592——《理查三世》、《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错误的喜剧》、《驯悍记》。

1594——《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

1595——《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二世》。

1596——《仲夏夜之梦》、《约翰王》。

1597——《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上)。

1598——《亨利四世》(下)、《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599——《亨利五世》、《无事生非》。

1600——《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1601——《尤利乌斯·凯撒》、《哈姆雷特》。

1602——《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603——《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1604——《奥塞罗》。

1605——《雅典的泰门》。

1606——《李尔王》、《麦克白》。

1607——《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科里奥拉努斯》。

1608——《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

1609——《辛白林》。

1610——《冬天的故事》。

1611——《暴风雨》。

1612——《亨利八世》。

此外,莎士比亚还参予了几个剧本的写作。近年研究家确认:与弗莱彻合作的《两个高贵的亲戚》(1634年出版)和《爱德华六世》属于莎士比亚的第38部和39部剧作。

通常把莎士比亚的剧作分为三个时期:

1590-1600,是第一个时期。16世纪末,女王伊丽莎白在位,实行重商政策,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王,英国经济、文化欣欣向荣。莎士比亚在这个时期多写充满欢乐气氛的喜剧。就是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没有凄惨与阴冷,结局也是正义胜利。这个时期写了许多历史剧,重在批判暴君,歌颂开明君主,也与现实相联系。

1601-1607,是第二个时期。1603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斯一世继位,倒行逆施,扶持旧的封建势力,英国文艺复兴的社会上升遭到阻挠,社会矛盾加剧。莎士比亚看不到光明与欢乐,写了众多的悲剧。尽管这个时期也写过少许喜剧,但那是“阴暗的喜剧”,没有欢畅的喜悦。

1608-1612,是第三个时期,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末期。这个时期虽有历史剧《亨利八世》,但多的是传奇剧、童话剧。它们脱离现实,最终调和善恶矛盾。这同莎士比亚晚期的生活局限、思想局限有关。

(二)莎士比亚的喜剧

莎士比亚写了13部喜剧,其中10部写于第一个时期。喜剧是他戏剧创作最有诗意和突出时代精神的一种。他的喜剧,主题多在爱情与友谊,洋溢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封建社会里,妇女是受压迫和受歧视的人,而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中却突出歌颂妇女。莎士比亚写出了许多美丽、温柔、聪明、有才智的少女,如朱丽亚、西尔维娅(《维洛那二绅士》)、薇奥拉(《第十二夜》)、鲍西娅(《威尼斯商人》)、罗瑟琳(《皆大欢喜》)等等。这些妇女能冲破各种阻挠而达到爱情的成功。爱情使不近女色者也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爱情显示了妇女的魅力。这些聪明的妇女,能解决重大社会矛盾(鲍西娅断一磅肉的官司),能揭露好色骑士的丑恶面孔(《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的喜剧多以爱情的最终胜利、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结局。

莎士比亚喜剧的人物中,有反面人物如夏洛克(《威尼斯商人》)和马伏里奥(《第十二夜》)之类,

与此相联,莎士比亚写的不是讽刺喜剧,而是欢乐的喜剧,在文体上,有闹剧(《驯悍记》)、浪漫剧(《维洛那二绅士》)、诗意盎然的幻想剧(《仲夏夜之梦》)、高雅的喜剧(《爱的徒劳》)以至阴暗的悲喜剧(《终成眷属》)等等。为此,在手法上,常使用偶然性的巧合与误会法,弄得阴差阳错。写双胞胎(《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最易造成张冠李戴的喜剧效果。女扮男装,也是莎士比亚喜剧中常写的情节,它不仅表现妇女的才智,造成奇特有趣的故事,也具有极大的艺术情趣。当时,还没有女演员,而演剧中妇女的,常找少年充当。童伶身材不高,尚未长出喉结,细皮嫩肉,童声近似女人声音。男孩子演女人,女人又乔装成男人,让观众看出这男人是女人装的,而看不出女人是男人演的,自然具有艺术情趣,引起观众的喜悦。

莎士比亚的喜剧多写早期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故事,当然也写古代罗马(《错误的喜剧》)和英国(《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虽然是古代或外国的故事,但人物及性格却是现实的英国的,不过,现实人全生活在理想化的世界中,故事的背景有异国风光,境遇随作家虚构而诗意化,内容充满了抒 *** 彩,情调上有浓郁的浪漫气氛。

(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莎士比亚写了11部历史剧,除一部写于晚期,其余均写于第一个时期。莎士比亚开始写的第一部戏《亨利六世》就是历史剧,而他停笔前的最后一部《亨利八世》也是历史剧,足见他的剧作重视国家大事。他提出政权、阶级关系、教会等等社会政治问题,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剧不似《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悲剧。悲剧主人公一死,全部戏就完了。历史剧重在国家历史与民族命运,主人公的遭遇,并不使剧情和历史同时结束。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不似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取材于希腊罗马。本来文艺复兴打的旗号是使古代文化再生的。莎士比亚从爱国热情和时代要求出发,写了从约翰王(1199年)到亨利八世(1547)之间350年的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虽都以帝王名字命名,但帝王只是历史时代的标志,其重点还是在反映历史的冲突。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以其广阔而深刻的历史真实性著称。他展现了英国封建社会由盛至衰的历史画面,包纳了新时代发展需要借鉴的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道德、文化等等方面的问题,不啻是一部百科全书。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批判了封建恶势力,揭露上层的争权夺利、 *** 骄奢、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批判了极端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危害,揭露尔虞我诈、相互陷害的卑劣;描写了人民的贫苦和受压榨,展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甚至描绘了凯德起义这样的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场面壮阔、气度恢宏、人物众多,对18世纪德国狂飘突进运动和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历史剧创作有极大影响。不过当时,限于条件,在演出时,用上四个兵丁就象征了千军万马而已。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不是形象地图解历史,它是艺术,

(四)莎士比亚的悲剧

莎士比亚写有10部悲剧,除3部写于第一个时期,其余7部均完成于第二个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是英国悲剧的典范,是新旧时代交替阶段与封建社会末世的反映。在全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以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尤其《哈姆雷特》被称为莎士比亚悲剧王冠上的钻石。

莎士比亚的悲剧展现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政治内容,它表现的是关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的大问题,关乎人民的疾苦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克劳迪斯杀死哥哥老哈姆雷特,夺去了侄儿应得的王位,把丹麦造成了一个黑暗的大监狱。李尔王被女儿和女婿赶下王位,国家陷人深深的苦难之中。麦克白裁君篡位,使苏格兰沦入阴暗、混乱的局面。整个时代脱节了,乾坤需要整顿。莎士比亚的悲剧也表现家庭被破坏、女儿背叛父亲、友谊被背信弃义地出卖。莎士比亚有力地批判各种黑暗的恶势力。尽管,作家取材是古代的罗马、中世纪的丹麦宫庭、苏格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等等,但他的悲剧明显地使人联想到16,17世纪之交的英国。李尔王流浪中的乞丐大队,不正是英国圈地运动造成的失业大军吗?那些帝王将相的骄奢淫逸和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不正是英国上层的腐败的写照吗?莎士比亚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同时,莎士比亚的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着重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矛盾,以及人文主义本身的矛盾。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不是平庸的普通人,而是一些巨人的性格,他们的爱憎与喜怒哀乐是如此之深沉与强烈,他们处在斗争的旋涡中,自身充满了矛盾。哈姆雷特的犹疑与忧郁,奥瑟罗的轻信与鲁莽,李尔王的刚愎与偏执,麦克白的野心与软弱使其性格矛盾重重。复杂的性格处在混乱的社会中,人物都有强烈的内心冲突,也都悲剧地死去。这些悲剧,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实际上不能实现,或是把美好的东西故意毁灭给人看,或是通过恐惧和怜悯让观众达到道德上的陶冶或净化。

莎士比亚的悲剧严肃、紧张,常有鬼魂、女巫出现,富有神秘色彩。人物有幻觉或梦游般的动作,既表现其复杂内心,也引起观众的严重

(五)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莎士比亚在编剧艺术方面是一代宗师、后世楷模,为以后的剧作家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原则、形式、技巧与手法。莎士比亚的剧本,除了极少数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独立创作的之外,多数是改编的作品,或是前人在历史中已有详尽描写,或是别的剧作家已写有剧本上演。但莎士比亚的改编,只是借用了已有的故事梗概与主要人物的行状,而作品的完成,完全是独立性的崭新创造。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以前戏剧中全是写宫廷凶杀的封建内讧,而莎士比亚却创造了人文主义斗士哈姆雷特的复杂形象。新的形象创造,完全是莎士比亚的艺术结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艺术有以下几点最为人称道:

1.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人物。这位贪财好色、厚颜 *** 的没落骑士作为哈尔王子的扈从,他上至宫廷、下到市井无处不去。随着他的足迹,

2.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人物塑造上的“席勒化”而言的。席勒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他创造了许多精美的剧本。但是,他在有的剧本(如《唐·卡洛斯》、《华伦斯坦》)中写的人物,有的不具备客观的生动性格,人物成了“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莎士比亚,其人物也溶入了时代精神,但“他们的动机……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他笔下的众多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既有代表本质的共性,又是不可重复、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他创造的典型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充满了发展变化,而主导品质又鲜明突出。人物在同外部的冲突和内心的自我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性格展现。莎士比亚塑造的正面与反面典型,如罗密欧、朱丽叶、夏洛克、福斯塔夫、埃古、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麦克白夫人等等,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具有永恒性的典型,他们的名字甚至成为普通名词与典故,被后人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多半是已有现成故事的重新安排,但它经过了删缩、补充与改造,达到高度的生动性。其情节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常常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莎士比亚戏剧一般是多线索、多层次的,它们或是平行发展、交错比衬,或是互为补充、交织一体。《仲夏夜之梦》有四个情节,三个层次;《威尼斯商人》包含一磅肉、三个盒子选婿、不同宗教男女恋爱这样三个故事;《亨利四世》三个情节、三组人物、三个世界,各有主人公;《哈姆雷特》中三个替父报仇故事的交织。当然,在丰富多元的情节中,是线索主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显示出作家高度的艺术技巧。

4. *** 、形式、手法的多样性。莎士比亚的戏剧立足现实,要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基本采用现实主义 *** 。但其现实主义尚达不到19世纪现实主义同自然即同生活完全一致的惟妙惟肖,甚至还有“时代的错误”(如12世纪的丹麦王子读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大学)。他的现实主义不照搬生活,而是依其人文主义理想和善恶美丑标准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莎士比亚同时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的想像丰富,所写理想人物、理想境界优美而充满诗情画意。莎士比亚笔下的仙人、鬼怪,魔法、巫术与大自然的灵性、夜的扑朔迷离、荒岛与原野与缥缈离奇相结合,衬托着爱情的故事、善恶的冲突,纯然一派浪漫的浓郁气氛。更有不少剧本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把理想与现实融为一体。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情趣丰富多彩:悲壮、残酷、阴森、欢乐、讽刺、俏皮、滑稽、幻想、哀伤、神奇、抒情……常令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莎士比亚戏剧样式有各类型的喜剧、悲剧、历史剧、传奇剧,其艺术的手法如“戏中戏”、小丑插科打浑等等难以尽数,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一切,也说不尽他的艺术技巧。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诗体的,主要用五音步抑扬格的素体诗(有节奏而无韵脚),有时也引用民歌、民谣、有韵诗以及一些对话用散文。戏剧语言风采多样,典雅的古语词、文诌诌的书面语、俚俗的民间用语、平凡的家常话,创造着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据统计,莎士比亚的词汇量在15000左右,而英语《圣经》也不过6500个词,可见莎士比亚语言之丰富。

(摘自马家骏、马晓翙著《西洋戏剧史》陕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9月版)

第五节《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刊于《当代戏剧》2016年第2期

(注:本文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本文地址:https://www.neihan001.com/zyfx/119310.html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