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马病毒 什么是木马病毒如何解决

 内涵001   2023-04-29 01:40:07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木马病毒,全称为“木马程序”,是一种隐蔽性极高的恶意程序。它并非像病毒一样通过文件传输、网络下载等方式直接传播,而是通过伪装成其他软件或隐藏在合法软件内部的方式,悄悄地安装在用户计算机上。一旦被感染,木马病毒将在不经意间盗取用户的重要信息、掌握电脑控制权,进而对用户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什么是木马病毒?什么是木马病毒如何解决-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一:什么是木马病毒,有什么危害

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那么你对木马病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木马病毒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木马病毒的详细含义
  “木马”与计算机网络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程控制软件有些相似,但由于远程控制软件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木马”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程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

  它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

  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而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例如给计算机增加口令,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木马病毒的原理
  一个完整的特洛伊木马套装程序含了两部分:服务端(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控制器部分)。植入对方电脑的是服务端,而黑客正是利用客户端进入运行了服务端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端以后,会产生一个有着容易迷惑用户的名称的进程,暗中打开端口,向指定地点发送数据(如网络游戏的密码,即时通信软件密码和用户上网密码等),黑客甚至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

  特洛伊木马程序不能自动操作, 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序是包含或者安装一个存心不良的程序的, 它可能看起来是有用或者有趣的计划(或者至少无害)对一不怀疑的用户来说,但是实际上有害当它被运行。特洛伊木马不会自动运行,它是暗含在某些用户感兴趣的文档中,用户下载时附带的。当用户运行文档程序时,特洛伊木马才会运行,信息或文档才会被破坏和遗失。特洛伊木马和后门不一样,后门指隐藏在程序中的秘密功能,通常是程序设计者为了能在日后随意进入系统而设置的。

  特洛伊木马有两种,universal的和transitive的,universal就是可以控制的,而transitive是不能控制,刻死的操作。
  木马病毒的特征
  特洛伊木马不经电脑用户准许就可获得电脑的使用权。程序容量十分轻小,运行时不会浪费太多资源,因此没有使用杀毒软件是难以发觉的,运行时很难阻止它的行动,运行后,立刻自动登录在系统引导区,之后每次在Windows加载时自动运行,或立刻自动变更文件名,甚至隐形,或马上自动复制到其他文件夹中,运行连用户本身都无法运行的动作。
  木马病毒的危害
  1、盗取我们的网游账号,威胁我们的虚拟财产的安全

  木马病毒会盗取我们的网游账号,它会盗取我们帐号后,并立即将帐号中的游戏装备转移,再由木马病毒使用者出售这些盗取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而获利。

  2、盗取我们的网银信息,威胁我们的真实财产的安全

  木马采用键盘记录等方式盗取我们的网银帐号和密码,并发送给黑客,直接导致我们的经济损失。

  3、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盗取我们的身份,传播木马病毒等不良信息

  中了此类木马病毒后,可能导致我们的经济损失。在中了木马后电脑会下载病毒作者指定的程序任意程序,具有不确定的危害性。如恶作剧等。

  4、给我们的电脑打开后门,使我们的电脑可能被黑客控制

  如灰鸽子木马等。当我们中了此类木马后,我们的电脑就可能沦为肉鸡,成为黑客手中的工具。
  木马病毒的防御
  木马查杀(查杀软件很多,有些病毒软件都能杀木马)

  防火墙(分硬件和软件)家里面的就用软件好了,如果是公司或其他地方就硬件和软件一起用。

  基本能防御大部分木马,但是的软件都不是万能的,还要学点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你的电脑就安全多了。高手也很多,只要你不随便访问来历不明的网站,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很多盗版或破解软件都带木马,这个看你自己 经验 去区分),还要及时更新系统漏洞,如果你都做到了,木马,病毒。就不容易进入你的电脑了。

二:什么是木马病毒的图片?

任何一种病毒感染与传播,其肉眼是看不见的一种极其微小核源病毒体,含有一种核酸,就是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中的基本物质之一。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起决定作用。当这种有毒遗传物质进入呼吸道,通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活性细胞寄生,再由生命活性细胞进入肺部,通过肺叶呼吸出体外,经过空气流动传播到其它生命体,如果机体防控能力墙坚固,就不会被摧毁,反而会使大量红细胞死亡,造成生命垂危。

三:什么是木马病毒名称的前缀

“甲流”是什么?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得了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得了流感,应该怎么治疗?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1.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流感来袭,如何科学预防?

1.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需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3.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 *** 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转自中国疾控

本文地址:https://www.neihan001.com/zyfx/119092.html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