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 1
本文核心词:
飞鸟划过天际,翔鱼越出水面。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对于万物之理的认知,也是从运动开始。探究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大定理的提出,使得最初的物理体系被构建,宏观低速领域的力学概念由此也逐步建成。而我们,观察、理解、思考运动,也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质点的运动在我们眼中的世界,运动随处可见。从家里(亦或是从宿舍),走进安一的教学楼,这个过程中,你运动着;早读铃声响起,你翻开书籍,你的手也在运动着。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运动都有共同的特性——运动的物体总是相对着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就像你相对着教学楼),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像你的手相对你的躯干),随着时间而变化,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为了更方便地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家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忽略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影响的对象,建构了一个理想模型,那就是质点(一个具有质量的几何点)(mass point,particle)。由物体到几何点的抽象,体现了物理学简化问题的思想,也为运动学以及更多物理学领域关于复杂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典范。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任何的运动都是相对的。运动会上的100m比赛,你与某位对手都在奋力奔跑,难分胜负,此时的你和那位对手相对的位置并没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你们彼此是相对静止的。可是对于观赛台上的其他同学们,你却是相对于他们相对运动的。在研究你跑步的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择不同的人作为参照物,你的运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研究运动时,我们先得选择好一个参照物,才能确定运动。
如果想要更加了解运动的规律,不仅仅局限于定性的分析,而是定量地计算。那么,我们就需要以参考物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我们把参考物连同其上建立的坐标系这个整体,并称为参考系(reference frame)。
当然,我们接触过的坐标系并不少,有直线坐标系(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等。除此之外,在高中及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不仅有研究力学问题常用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还有研究电磁学问题常见的球坐标系、柱坐标系······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点。
三.标量和矢量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物理量,例如:质量、长度、速率、力、功、能量······其中有些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称之为矢量(vector)(一般地,用一个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矢量的方向);另一部分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我们把它们归为标量(scalar)。
在运动学和力学中,常见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而常见的标量有:时间、路程、速率等等。
在张量理论中,我们把标量称作0阶张量,矢量称作1阶张量。而两种物理量的运算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对于标量的运算,我们通常采用基本的代数运算法则(例如:加减乘除等等);而对于矢量的运算,我们运用线性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下面主要介绍矢量的线性运算的两种法则。
先介绍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左图,有两个矢量a,b(印刷体中用加粗字体表示矢量,书面体中用字母上面加上一个箭头“→”表示向量),那么将a,b的起点移到同一个位置,然后再以a,b为两边作出如下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连接起点所在的对角线,那么矢量c即为a,b的矢量和,记作:c=a+b。对于矢量b而言,若在b前加上一个负号,写成“-b”,那么“-b”就表示b的相反矢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矢量)。
如上图,矢量OP与矢量OQ就是一对相反向量。引入相反矢量,我们也可以从已有的矢量和运算,得到矢量差的运算。对于下图中的向量b,作出它的相反向量d,则可以得到关系式:d=-b,那么c-b=c+d,再运用平行四边形矢量和的法则,进行运算即可得到c-b=a。
三角形法则的实质就是平行四边形法则,但是在处理矢量的线性运算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下图,需要将相加的向量a,b首尾相连,再将两个矢量的另一端相连,并且指向b的终点,得到矢量。类似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减法,也可以将减去的矢量作出它的相反矢量,再将被减矢量与它进行矢量的加法运算。但是三角形法则还有另一种处理减法的方法:对于c-a=b,只
需将矢量a,c共起点,再连接两个终点,得到的矢量b,它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c即可。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向量可用终点坐标对应地减去起点坐标来表示(比如:已知A(1,3),B(6,0),则矢量AB=(6-1,0-3)=(5,-3))。如果将矢量的起点移到坐标系原点O,则矢量的终点坐标即可以表示该矢量。这种表示矢量的方法,又可以叫做矢量的坐标表示
三.位置矢量
了解了什么是矢量,我们就可以用矢量来表示从参照物到研究对象。用来表示参照物与质点的位置关系,我们引入位置矢量r(简称“位矢”,position vector):以参照物(坐标系中的原点)为起点,指向研究的质点的一个矢量。就像下图,质点A(x,y,z)与参照物O点的位置
关系可以由位置矢量r=OA=(x,y,z)。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我们也可以对位置矢量进行分解。这里,可以将位置矢量r分解成为各个坐标轴上的分矢量,表示成r=x i+y j+z k(其中i,j,k分别是x,y,z轴上的单位矢量(长度为1的向量),这样,乘上相应的坐标得到的矢量,就是在对应的坐标轴上的分量,相加则可以得到总的位置矢量r)。根据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计算公式(体对角线长度的平方=长的平方+宽的平方+高的平方),可以得到位置矢量r的大小,表示成|r|=√(x²+y²+z²)。
四.运动学方程
我们把质点的位置矢量关于时刻的变化叫做质点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r(t)=x(t)i+y(t)j+z(t)k。若表示成分量式,则为:x=x(t),y=y(t),z=z(t)。
如果把运动学方程中的时间t消去,则可以得到质点的轨迹方程。
(本次撰写:安庆一中奇点物理社张睿)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