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棉纱线回潮率,提高纱线质量各工序回潮率怎么控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原棉
2、纤维的回潮率与相对湿度、温度、周围空气的流速以及原料的性质密切相关,尤其是相对湿度是影响回潮率的主要因素。回潮率过高时,不利于原棉在加工过程中开松除杂,导致棉结增加;回潮率太小,纤维容易断裂。
3、短绒增多影响纱线质量。原棉回潮率应根据混纺棉的实际回潮率合理控制,保证原棉回潮率在6.5% ~ 6.8%。具体可采取松袋、加湿、除湿等措施,减少袋间回潮率差异。
4、为纤维加工提供良好的强度条件。
5、打开和清洁过程
6、开清棉工序回潮率过大,将不利于开清棉除杂,棉卷易粘连,伸长率小,重量不匀率大,影响梳理效果和梳理时棉结增加率。回潮率过小,会导致加工过程中落棉增多,纤维损伤多,罗拉伸长大,棉卷蓬松,纤维强度下降,短绒增多,牵伸时浮纤不易控制。
7、开清棉回潮率一般控制在8.0%左右,具体可根据原棉回潮率控制在6.5%左右。同时回潮率平衡时间根据棉包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即如果使用原棉包(紧包),
8、回潮率平衡时间需要36 h以上;如果使用松散棉包,回潮率平衡时间只有8 h,具体控制要区别对待,减少回潮率的差异。
9、梳理过程
10、由于原棉湿强度大于干强度,回潮率过大,无法梳理,影响条干均匀度;反之,纤维容易受损,飞花、短纤增多。
11、梳理工序回潮率可根据季节需求合理控制。精梳工序生条回潮率控制在6.5% ~ 6.8%,一般梳理工序生条回潮率一般比精梳工序低0.3% ~ 0.5%。梳理过程的环境必须有利于水分释放并保持水分释放。对于清梳联装置,
12、棉卷吸湿回潮率不存在平衡时间。梳理后,它们的热量增加,有很强的吸湿趋势。但由于梳棉机相对密闭,仅依靠补充空气的空气湿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原棉回潮率相同的情况下,应根据加工流程进行合理的加湿。
13、从而减少对后续生产的不利影响。
14、梳子制备过程
15、精梳准备工艺对回潮率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必须保持稳定。生条预结合后,纤维通过摩擦产生热量,易于吸收水分。回潮率必须通过湿度环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于梳理和加工。
16、当棉条回潮率过低时,棉条在进行预结合前仍处于吸湿状态,不利于加工。当生条回潮率过高时,释放的水分继续转移,纤维吸湿迟缓,也不利于加工。精梳准备过程应保持在轻微释放水分的状态,有利于精梳。
17、精梳过程
18、精梳工序回潮率的控制应着眼于稳定性。在精梳过程中,当纤维回潮率过高时,棉卷揉捻后容易粘连,形成棉结,影响成纱质量;纤维回潮率过低时,精梳条有毛,纤维易断,短绒、飞花增多,精梳落棉增多。
19、影响棉花成本和精梳条重量不匀,条干均匀度变差。
20、回火过程
21、拉伸过程的回潮率控制相对温和。由于条子的运动,纤维温度上升。当纤维温度高于车间温度时,有等温放热和吸湿平衡的趋势。因此,拉伸过程中回潮率的要求是同时释放水分,同时吸收水分。
22、同时为粗纱的吸湿和导湿做准备,减少因突然吸湿引起的回潮率波动。一般控制在6.2% ~ 6.5%。
23、粗纱工艺
24、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下,粗纱回潮率过低时,容易造成纺纱过程中吸湿放湿的紊乱和缠结现象,从而增加偶发性纱疵的数量;粗纱回潮率过高时,容易造成纺纱过程中水分突然释放,牵伸力增大,牵伸不开的现象,纱疵也会增加。
25、因此,必须加强对粗纱回潮率的控制。粗纱的质量控制必须关注回潮率的变化,一般控制在6.8%7.2%之间,但在实际控制中,为了增加强力,将冬季的粗纱回潮率控制在7.0%7.4%。
26、细纱工序
27、在细纱工序,回潮率过大,牵伸力大,易绕罗拉与胶辊,因牵伸不开出“硬头”;回潮率过小,纤维加工时不易抱合,毛羽增多,同时牵伸区中纤维运动较为剧烈,纤维呈高温放湿吸热趋势。
28、细纱回潮率会影响纱线毛羽、强力及条干水平;细纱回潮率过高,成纱强力虽有所增加,但是棉结也有所增多。细纱回潮率控制在6.8%左右为宜。
29、络筒工序
30、络筒工序主要控制毛羽棉结的增长。由于细纱在高温摩擦后,纤维的温度升高,有放热吸湿的趋势,但由于卷绕紧密,热量主要在退绕的过程中散失。因此,回潮率偏大掌握可以实现放热过程中的吸湿,降低毛羽的增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